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薛强团队的“固废填埋场气液致灾原位测控技术与装备”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我国固体废弃物种类多、来源广、存量大、利用率低,主要采用填埋方式处置。固废降解产生大量高浓度、高毒性、高腐蚀气液污染物,导致填埋场内部 “水位高、气压高、变形大”,易诱发污染泄漏、气体爆炸等工程灾害。因此,亟待解决气液致灾的精准探测、科学诊断与高效治理等关键难题。
    武汉岩土所薛强团队经过近20年攻关,发明了气液运移原位随钻探测装备和防渗系统破损原位探测装备,实现了污染物组分时空分布的原位同步检测与可视化,以及防渗系统毫米级漏洞的精准定位;研发了填埋场气液致灾多场耦合试验装置;创制了强吸附、低渗透材料;发明了气液致灾源头调控与长效阻控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固废填埋场工程灾害的主动防控,有效提升了填埋场安全服役年限。
    据悉,相关技术与装备已实施专利转化,获批国家先进技术装备、专业特种车辆(工信部),成功应用于武汉金口、深圳光明等国内数百个固废填埋处置工程,并推广应用至吉吉斯坦、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时支撑了大科学装置(地镜)的研制,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无废城市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关键科技支撑。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分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个奖项。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

    来源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点击量:0
  • 摘要:

    5月15日,美国地质调查局首次发布数据十年战略(U.S. Geological Survey Data Strategy 2023–33),提出生产可查找、可访问、可互操作和可重复使用(FAIR)的数据产品,这将成为美国地质调查局在提高数据质量、促进数据创新、深挖数据潜力,培育以数据为核心的文化,增强世界一流地调机构影响力等方面的重要基础。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是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是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倍率密码。美国地质调查局高度重视数据资产的战略意义,认为数据资产是科学完整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科学研究、决策制定和公共安全的基础。在其21世纪十年科学战略中明确提出,数据资产管理在履行其使命中发挥关键作用。
    数据十年战略以2018年《循证决策基础法案》(Public Law 115–435, 132 Stat. 5529)及第13642号行政令“使开放和机器可读成为政府信息的新默认值”为基础,概述了高级目标,作为实现广泛的、以数据为中心的愿景的长期指南。该战略是加强地质调查局数据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可确保相关的长期能力,以支持内部需求,并以最高效、最有效的方式实现其科学使命。
    美国地质调查局将通过提高对数据资产的统一管理效率,为开放科学作出贡献;推动创新,形成现代化能力,确保数据可随时进行分析;提高全局的数据技能,增强员工的数据素养;扩大理解和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能力;衡量在生产可查找、可访问、可互操作和可重复使用数据资产方面的进展。

    点击量:0
  • 摘要:

    3月1日报道,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近期投资了整个地质测绘项目 ,该项目耗资110万美元,通过使用机载高光谱成像对地表地质进行测绘,从而更好地了解自然灾害并确定可用于建造和增强抗灾基础设施的地表材料。
    研究将通过飞机低空(约11 000英尺)飞行,以非常精细的分辨率从三个地区的反射阳光中收集数据,包括波多黎各西部的马亚圭斯市附近,波多黎各南部的庞塞附近,以及贾尤亚附近的中央山脉。飞机上的传感器记录了从可见光到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的反射太阳辐射以及较长红外波段的热辐射。这些传感器组合在一起被称为高光谱传感器,因为它们跨越了电磁频谱。这使研究人员能够区分具有独特反射特性或“光谱特征”的各种表面材料,包括不同的岩石、土壤和植被类型。美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地质学家伯纳德哈伯德说。“寻找这些模式或光谱特征可以帮助确定具有高矿产资源潜力的位置,并使我们能够绘制滑坡源区域并研究这些地区的植被恢复情况”。
    此外,美国地质调查局还与波多黎各大学合作。在Rio Piedras校区,自然资源学院生物学教授Carla Restrepo博士将利用这些数据来研究生物体影响滑坡形成的方式。高光谱数据可能有助于识别植被覆盖层,从而更好地保护斜坡免受破坏。这些数据还可能有助于表征有利于微生物风化的条件,即微生物促进岩石分解的过程。这些数据点也有助于了解其他各种地球科学和生物问题,包括酸性矿山排水、泥石流、农业、野火和生物多样性。此后,美国地质调查局还将使用这些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数据并绘制地质图。

    点击量:0
  • 摘要:

    记者6月25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渤海油田首口超深井渤中19-6-D1井顺利完成全部钻井作业,该井井深6088米,创下渤海油田最深井纪录。

    按照国际石油通用惯例,井深超过6000米的井为超深井。渤中19-6-D1井是渤海油田第一口超深井,投产后将用于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的油气采收。该井地质条件复杂,地层温度超过180摄氏度,井底压力最高56兆帕,钻井作业除了要揭开上部多个地质层位外,还需要穿过两座布满裂缝的地下潜山。

    目前,渤海油田正在实施的渤中19-6千亿方大气田一期开发项目、渤中26-6亿吨级油田一期开发项目,是两个典型的大型深层油气田开发项目。两个项目完成后,可满足千万人口城市一年的基本能源需求。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4
  • 摘要:

    外交部网站6月24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波兰共和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4—2027年)》(全文)。

    其中提到,双方支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波兰投资贸易局等两国贸易和投资促进机构加强合作。双方支持在电动汽车、绿色发展、物流等领域开展双向投资合作,改善投资环境,为两国企业进入对方市场提供机会平等、公平竞争营商环境。

    双方将加强在新材料、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能源资源供应多元化等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以经济可持续性和公平竞争作为合作驱动,促进向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持续低碳能源转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波兰共和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4—2027年)(全文)

    2024年6月22日至26日,波兰共和国总统安杰伊·杜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同杜达总统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就中波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充分肯定中波关系积极发展势头,就一系列问题达成广泛共识。国务院总理李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赵乐际分别会见杜达总统。

    今年是中波建交75周年,为弘扬传统友谊,深化政治互信,拓展两国各领域各层级交往合作,推动双边关系持续向更高水平发展,双方一致同意制定并积极落实两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4—2027年)。

    双方确认优先开展以下领域合作:经贸投资、互联互通、科技和绿色发展、人文交流。

    一、经贸投资

    (一)双方认识到中波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愿建立更加平衡的双边经贸伙伴关系,鼓励各部门和机构利用现有机制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和扩大相互市场准入,包括加强企业对接及创造其他机遇。双方将积极改善贸易平衡状况,扩大波兰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准入。

    (二)双方于2024年6月5日召开中波经济合作联委会新一次例会,建立中波贸易畅通工作组、投资促进常设工作组。

    (三)双方愿共同致力于推动波兰产品对华出口,便利农产品检验检疫准入,扩大农食产品贸易规模。双方愿进一步加强动植物检疫和进出口食品安全领域交流合作。双方将推动波兰禽肉、鲜食蓝莓、菜豆、野生水产品尽早输华。双方将致力于在2024年底前就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域化管理合作协议达成一致,并在此后签署该合作协议。

    (四)双方愿在新设立的中波贸易畅通工作组机制下,积极探讨扩大自波兰进口的方式和步骤,共同便利波兰产品对华出口,推动更多波兰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五)双方支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波兰投资贸易局等两国贸易和投资促进机构加强合作。双方支持在电动汽车、绿色发展、物流等领域开展双向投资合作,改善投资环境,为两国企业进入对方市场提供机会平等、公平竞争营商环境。

    (六)双方愿深化在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专利商标审查、知识产权运用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人员培训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交流与合作。双方愿继续用好专利审查高速路和中波联络员机制,弥合知识产权分歧,解决专利相关问题,为两国企业获得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支持。双方强调探索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知识产权应用的重要性,致力于共同预防和有效打击包括假冒和盗版、恶意注册商标、专利和外观设计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双方主张加强协调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营商和法治环境。

    二、互联互通

    (一)双方愿商签深化铁路领域双边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铁路合作,推动亚欧铁路互联互通,共同打造稳定、经济、高效的运输通道。

    (二)双方认为中波轮船公司是两国航运合作的典范,支持其继续快速发展。中波轮船公司将积极为中波贸易发展提供海运服务。

    (三)双方将不断加强关际合作,进一步深化包括“点对点”关际合作在内的海关贸易安全和通关便利化合作,强化海关法律有效正确应用,助力保障中欧和中波产业链供应链互联互通。

    (四)双方愿适时更新中波两国民航运输协定,为航线运营提供更多机会。双方赞赏两国为保障航班运营作出的各项努力,愿进一步支持两国航空公司逐步增开直航班次和航线,在保障公平竞争原则下为直航运营提供便利。

    三、科技和绿色发展

    (一)双方愿充分利用中波政府间科技合作委员会机制,支持两国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深化科研合作。

    (二)双方将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作为国际气候治理的主渠道地位,愿秉承《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原则和制度框架,继续就气候变化议题进行坦诚对话与交流。波方愿同中方就温室气体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等加强信息交流与务实合作。

    (三)双方致力于在环保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和气候变化相关领域加强科学研究。

    (四)双方注意到在绿色技术、循环利用、废物处理等领域的合作机会及沼气技术合作潜力。双方将继续努力提高经济、环境和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努力应对和降低气候变化风险。双方欢迎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对生物多样性融资的积极贡献。

    (五)双方将加强在新材料、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能源资源供应多元化等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以经济可持续性和公平竞争作为合作驱动,促进向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持续低碳能源转型。

    四、人文交流

    (一)双方愿继续加强两国艺术家、专家学者和文化机构等交流,增进文明交流互鉴。双方将进一步加强体育交流与合作。

    (二)双方将认真落实现有文化合作议定书,并就新一轮文化合作议定书开启友好磋商。

    (三)双方愿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领域合作,鼓励双方高校联合举办有关活动。

    (四)双方重视教育和语言文化交流,愿加强语言师资交流,编写第一本汉波、波汉大词典,推动两国青年友好交往。

    (五)双方重申旅游产业对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促进疫后经济复苏的重要性。

    (六)双方同意积极推动两国游客往来高质量、可持续增长,愿加强旅游机构和行业间合作,推动旅游产品开发实践交流。双方愿在各自法律框架下进一步推动签证便利化。

    (七)双方支持深化中波地方合作,愿适时召开新一届中波地方合作论坛。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5
  • 摘要:

    乘风而起,向光而行。甘肃省扩大新能源领域有效投资,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在加快构建新能源体系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河西走廊新能源项目加紧建设。近日,酒钢集团智慧电网及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项目金塔白水泉三期400兆瓦光伏发电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1.78亿元,建成后,年均发电量7.7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碳排放64万吨。张掖平山湖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初具规模,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送电前的各项试验和调试工作,为即将到来的送电阶段做准备。

    眼下,总投资5.2亿元的清水盘龙山100兆瓦风电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是我省“十四五”第二批新能源项目,共安装20台单机5兆瓦风电机组。去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完成投资1.8亿元,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后,预计年发电量1.91亿千瓦时,年产值5875万元。

    在庆阳,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配套工程——什社换流站,首档导地线展放完成,标志着工程全面进入架线施工阶段。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重大工程之一,计划2025年6月全部建成投运。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6
  • 摘要:

    世界经济论坛(WEF)发表告《促进2024年有效能源转型》显示,尽管大多数国家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进展,但由于经济波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技术变革,全球能源转型的总体步伐在过去一年中有所放缓。在能源转型指数(ETI)跟踪的120个国家中,83%的国家在安全、公平和可持续性这三个能源系统绩效维度中的至少一个维度上比去年有所倒退。

    欧洲国家在ETI排名中继续领先,在2024年排名前十。在过去的十年里,瑞典和丹麦每年都跻身前三。今年,紧随其后的是芬兰、瑞士和法国,它们是前五名中的新加入者。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分析,这些国家受益于对能源转型的高度政治承诺、对研发的大力投资、扩大清洁能源的应用,推动力是能源效率政策和碳定价。

    德国位居第11位,其次是巴西(12位)、英国(13位)、中国(17位)、美国(19位)、而拉脱维亚(15位)和智利(20位)是前20名中的新成员,得益于其可再生能源的增加。

    发达经济体和中国仍然主导清洁能源投资

    报告称,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在能源转型绩效方面的差距继续缩小,但清洁能源投资继续集中在发达经济体与中国。

    近年来,中国和巴西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主要归功于长期努力提高清洁能源的份额和提高电网可靠性。巴西成功地吸引了投资,这要归功于其对水电和生物燃料的承诺、太阳能的进步以及为创造新机会而制定的举措。

    中国在2023年大幅扩大了可再生能源产能,并继续投资于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等清洁技术的制造。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2
  • 摘要:

    近日,国际能源署发布新闻公报(下称“公报”),呼吁各国制定明确计划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实现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3倍的全球目标。公报强调中国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所作的贡献:在目前国家自主贡献明确设定的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目标中,中国贡献占90%以上。

    “达标”任重道远

    2023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阿联酋共识”。该共识确定了将本世纪全球升温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总体目标,并争取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增至2023年的3倍,即达到1.1万吉瓦。

    然而,国际能源署公报显示,在此前提交的194份国家自主贡献中,只有14份明确设定了2030年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目标,总计仅为约1300吉瓦。

    国际能源署高级分析师海米·巴哈尔认为,一些国家通过为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制定激励机制,正成为比较大的可再生能源吉瓦级以上市场,这些市场起始水平较低,但预计将会很快实现自己的碳排目标。他认为,面对电网基础设施投资不足、需要快速低成本地整合可再生能源等现实挑战,国际合作极其重要,通过国际合作和公平竞争,能够更快更好实现全球近零排放的总体目标。

    中国作出巨大贡献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中国作出巨大贡献。”巴哈尔说。

    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用能结构不断优化。国际能源署公报显示,2023年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近350吉瓦,超过全球总装机容量的一半。近10年内,中国有望实现1200吉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能力的目标。公报认为,如果没有中国,其他国家需要将年增长率提高36%,才能实现全球预期目标。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新能源项目合作。过去10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

    美国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研究员塞西莉亚·施普林格认为,中国在实现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3倍的全球目标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了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通过开展人员培训、进行技术转让和项目本地化普及等,中国企业正在助力合作方培育经济新动能。

    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COP28设定的全球目标仍然是可以实现的,各国政府必须迅速将承诺转化为行动计划。”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

    国际能源署公报通过对全球近150个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分析认为,各国政府的国内相关目标要高得多,如果各国将其所有现有政策、计划和评估都纳入明年的国家自主贡献,将极大助力实现全球目标。这表明,各国有足够的空间使其国家自主贡献与当前国内目标保持一致,但各国需要加快落实。

    彭博社分析称,这一目标所需的光伏增长目标和风电装机目标需要相关方共同行动才能实现。为了实现目标,相关方应清除可再生能源开发商的并网障碍,支持竞争性竞价,并鼓励企业签订购电协议。各国政府需要投资电网、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并确保电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更好地促进新能源发展。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包存宽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处于“领跑”队列。中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总规模连续多年均稳居世界首位。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中国持续深化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合作,增加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额,积极帮助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绿色能源技术,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各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速全球能源绿色转型进程。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1
  • 摘要:

    在德国慕尼黑日前举行的2024年欧洲国际太阳能展上,吸引了来自160个国家和地区约3000家企业参展。近1000家中国企业参展,数量超过东道主德国。自这个世界太阳能产业的重要展会创办以来,中国首次成为参展规模最大的国家。

    参加展会的中外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价值链整合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中国向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提供有竞争力的优质光伏产品,有力推动欧洲能源转型进程,实现真正的双赢局面。

    欧洲太阳能产业协会在展会期间发布的《2024-2028年全球太阳能市场展望》报告显示,2023年德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已经跃居全球第四。此外,2023年进入全球十大光伏市场之列的欧洲国家还有西班牙、意大利和荷兰,这些国家的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也都实现同比增长。截至2023年,全球31个光伏装机总量达到1吉瓦的国家中有14个位于欧盟。

    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光伏市场前所未有的增长规模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如果不是中国大力投资光伏部署,该行业的增长速度会明显减缓。

    欧洲领先的太阳能组件供应商德国Axitec能源公司长期与中国制造商合作,在华生产光伏产品并服务于欧洲本土。该公司市场负责人克里斯蒂娜·洛瓦托说,中国的产业链优势为推动欧洲绿色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会主办方德国太阳能促进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库斯·埃尔泽塞尔认为,中国在光伏行业建立了一条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价值链,而中国的先进制造商为欧洲光伏行业提供了创新动力。

    埃尔泽塞尔强调,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对欧洲产业实现脱碳至关重要。“中国光伏产业过去几年帮助我们获得向脱碳社会过渡所需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我认为进行合作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中国企业也同样看好在欧洲的合作。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台上展示了各种功率和尺寸的太阳能电池板。据介绍,该公司的光伏产品在欧洲已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从家庭到大型工厂和超市均有覆盖。公司副总裁祝道诚认为,基于全球能源转型的总体方向,中国光伏企业在欧洲可再生能源市场上将发挥更重要作用。

    在浙江奔一新能源有限公司欧洲区总裁曲帅元看来,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阳光充足,分散式住宅对光伏发电的需求潜力巨大。他介绍说,公司通过在欧合作,为当地家庭提供阳台和屋顶等分布式太阳能系统及解决方案。

    “尽管单个家庭光伏发电量有限,但无数个家庭的累计电量却相当可观,总体上有效提升了当地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曲帅元说。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佘海峰对中国企业在欧洲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持续参与和贡献持乐观态度。他对记者表示,欧洲正致力于实现能源转型目标,而中国企业凭借在光伏领域的专业技术和成熟经验,能够通过国际合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为欧洲提供高质量光伏解决方案,助力欧洲可再生能源发展。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0
  • 摘要:
    6月24日,记者从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公司了解到,6月22日0时16分,海南统调负荷首次突破800万千瓦,达809.6万千瓦,比往年最高负荷(745.2万千瓦)增长8.6%,第六次创历史新高,其中5次创新高发生在零点时段,新能源车扎堆充电是主要推手。目前,海南电力供应平稳。 海南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运行方式科高级经理吴明轩介绍,近日来,海南多地连续出现37℃以上高温,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省内第三产业和居民负荷快速攀升,推动统调负荷6次创历史新高,其中5次发生在0:00-0:20时段,均与新能源车扎堆充电有关,充电负荷在不到20分钟内快速爬坡50万千瓦以上,形成“零点高峰”现象,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本次创新高充电负荷达到63万千瓦,占全省负荷7.8%。 近年来,海南省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电动汽车,电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5月底,海南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3.6万辆,较2023年8月的24.57万辆,大幅增长36.7%,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车桩比均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以公共充电桩为例,海南省充换电一张网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底,全省累计接入一张网平台的充换电运营商216家、换电站81座、充电站3772座,共计接入4.51万把充电枪,建设总功率约170万千瓦。 海南省充换电一张网服务公司政务服务专员马肖介绍:“受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生活作息规律等影响,零点充电成了广大电动车主的首选。凌晨0点至2点的订单量和充电量,均达到全天的30%左右。” 受省内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大规模增长及谷峰分时电价政策影响,电动汽车零点集中充电导致电力负荷不断攀升,由2023年8月的45万千瓦增长至目前的63万千瓦,增长幅度高达40%,“零点高峰”现象愈加凸显。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发改部门高度重视新能源车零点扎堆充电给全省电力供应带来的冲击影响,经过调研和听取市县公交集团、充电桩企业、电动汽车运营企业及行业协会等意见建议,正在积极研究相关应对措施,包括需求侧响应配套政策、虚拟电厂和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和峰谷用电时段调整等,积极引导用户有序用电。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