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目前,在中国空间站内,部署了科学实验柜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设施,能够在轨支持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微重力流体物理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中国空间站正在成为我国当前覆盖学科领域最全、在轨支持能力最强,且兼备有人参与和上下行运输等独特优势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各类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有序展开。

    近日,由西北工业大学科研团队主导的超高温合金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通过中国空间站提供的微重力环境获得了材料的关键物理特性,实现了难熔合金微观组织结构与宏观形态的双调控。

    据介绍,研究团队选取的实验材料为铌合金,从2021年9月开始,样品分三批,随天舟三号、天舟四号、天舟五号货运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材料科学实验。在航天员的协助下,研究团队成功完成了材料在微重力条件下的加热、熔化、降温、过冷、凝固以及热物理性质测定等重要实验。

    铌是一种难熔金属,其熔点高达2400多摄氏度。铌合金材料具有塑性好,加工和焊接性能优良等特点,可用作航天和航空工业的热防护和结构材料,因而被认为是下一代火箭和航空发动机的重要备选材料。

    不过,在地面环境下,要对其两千多摄氏度的熔体开展物理特性的研究十分困难,连实验容器都很难找到。而中国空间站的无容器材料实验柜刚好能够提供无容器和微重力环境的绝佳实验条件,也为研究人员获取其物理特性提供了可能。

    锆合金在轨凝固实验取得科学新发现

    除了对超高温合金材料开展研究外,研究团队还在中国空间站所提供的微重力环境下,对锆合金材料开展了在轨凝固实验,同样取得了重要发现。

    锆合金具有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通常在核技术及医学植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前,锆合金的36个实验样品,通过天舟三号货运飞船送入中国空间站,借助微重力环境,研究团队得到了不同于地面的材料内部温度场和流场分布,并观察到特殊的表面组织结构。

    据介绍,锆合金固体状态和液体状态间存在密度差,通常凝固后会出现收缩与缩孔,这也是该专业领域普遍受到关注的研究方向。此次在微重力环境下得到的表面涡旋组织结构,是此前在地面条件下从未发现过的现象,将对进一步了解材料特性,拓展材料应用提供新的可能。

    科研团队利用中国空间站,共对6种合金材料开展了上百次实验,未来还将计划对其他材料,尤其是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的新型功能晶体、特种材料等开展相关空间研究。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当地时间7月2日至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阿斯塔纳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并应邀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7月2日,中哈企业家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阿斯塔纳召开。

    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出席中哈企业家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斯克利亚尔、“萨姆鲁克-卡泽纳”国家主权基金首席执行官扎库波夫、“阿塔梅肯”国家企业家协会主席巴塔洛夫以及中哈工商界人士与会。中哈企业家委员会于2013年在两国元首见证下成立,是中国同中亚国家成立的首个双边工商界合作机制。本次会议由中国贸促会和“萨姆鲁克-卡泽纳”国家主权基金共同举办。

    访哈期间,余剑锋还分别与哈萨克斯坦能源部副部长素恩加特、“萨姆鲁克-卡泽纳”国家主权基金首席执行官扎库波夫、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工业公司首席执行官尤苏波夫等合作伙伴进行会谈,就铀资源、核电建设等领域合作交换意见,推动中哈核能领域务实合作。余剑锋表示,哈方是中核集团在天然铀贸易、铀资源开发、核电等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在过去的20多年里精诚合作,取得积极成果。中核集团愿与哈方继续保持密切交流沟通,积极参与哈核电建设,推进铀资源务实合作,在核工业全产业链寻求合作机会。双方就在现有合作基础上,扩大合作范围与成果,深化核能领域合作达成共识。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日前,临沧市首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建成投产并网发电。

    临沧市耿马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位于耿马县四排山乡,由耿马海创环境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35.121亩,总投资约为2.51亿元。该项目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300吨,年处理量约10.95万吨,年发电量3881万千瓦时,年上网电量3221万千瓦时,年产值2200万元,可解决临沧市多个县(区)约12万人生活垃圾的处置问题。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1
  • 摘要:

    7月1日,宜章冬瓜岭风电场二期工程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据悉,项目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东部,合同金额5.1亿元,装机容量50MW,拟设计安装20台单机容量为25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该项目作为宜章县2024年十大重点项目之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措施,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上网电量为16451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5.10万吨,有利于改善宜章能源结构、推进低碳发展、促进地区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1
  • 摘要:

    6月30日,中国能建江苏电建三公司承建的国能北海2×1000兆瓦机组扩建项目4号机组锅炉大板梁开始吊装。

    该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计划2025年底双投。投产后将同一期工程2台1000兆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发电机组、2座10万吨级通用码头、年储运1000万吨的配煤堆场(含铁路专用线)共同构成“码头运煤、基地储煤、机组燃煤”的发电闭环,成为广西区域首个拥有百万千万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的综合能源基地,为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电力保障。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7月3日,漳州LNG高压气化外输系统顺利投产,这标志着漳州LNG具备了高压气化外输条件及供气能力,漳州LNG试运投产工作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漳州LNG一期建设共有四台高压气化装置 ,气化外输能力为1800万方/日,目前漳州LNG联络线白天进行升压作业。高压气化外输系统未投用之前,每日仅能通过BOG压缩机系统给下游升压,外输量较小,每日管道升压只有0.1Mpa左右,升压缓慢。随着高压气化外输系统的投用,自7月1日至3日,仅用三个白天就将下游管线从4Mpa升压至8.4Mpa,极大提高管道升压速率,加快下游管道试运投产进程,为漳州LNG后续外输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漳州LNG成功试运投产做好设备保障。

    此次投产期间,漳州LNG成立了试运投产党员先锋队,党员干部齐上阵,各站生产支援人员、投产保驾人员齐心协力,不畏苦累,克服酷热,24小时连续奋战,严格按照方案要求预冷,及时有效处置各种故障问题,以专业的技能水平,历时六天顺利完成产高压气化外输系统投产任务,充分发扬了管网铁军精神。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6月26日,随着重约300吨的最后一个结构片吊装完成,全球最大变质岩潜山油田——渤中26-6油田一期开发项目中心平台,实现主体结构完工。

    渤中26-6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平均水深约22米,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超过2亿立方米。该油田为整装、优质、高效油田,油层厚度大、储量规模大,测试效果好、油品性质好,为常规轻质原油,经济价值高、油藏埋藏适中、开发成本可控。在众多海上潜山油气藏中,开发的可操作性更强。

    渤中26-6油田一期开发项目,铺设4条海底管道、2条海底电缆,并对依托开发的渤中19-6CEPA平台、渤中34-2/4CEPA平台和渤中34-1EPP平台进行适应性改造等工作。此次主体结构完工的中心平台-CEPA平台是一座集生产、生活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海洋油气平台,长86.3米、宽69.1米、高22.8米,投影面积接近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高度相当于8层居民楼的高度,组块设计浮托重量超16300吨,相当于1.2万辆小汽车的重量。

    为推进中心平台高效建造,项目团队大力推进工程标准化,其中主要钢材规格均采用通用材料标准系列成果,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同时制订模块一体化建造、总装实施策略,最大化应用标准化物料,实现设施通用件和通用模块集成建造和安装,使导管架陆地建造开工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2个多月。

    截至目前,CEPA、WHPB组块建造均已过半,CEPA和WHPB导管架已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陆地建造和海上安装,渤中26-6油田一期开发项目的33口井也已于今年4月开钻。项目投产后,将为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年度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能源领域投资将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其中2万亿美元将投向清洁能源产业,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核电、电网、储能、低排放燃料、能效改进和热泵技术等。按照国家划分,中国继续维持全球最大清洁能源投资国地位;按照行业划分,太阳能和光伏技术继续独占鳌头。

    国际能源署表示,2024年清洁能源投资最大的国家仍然是中国,预计将达到6750亿美元;欧盟预计3700亿美元;美国预计超过3150亿美元,是2020年的1.6倍。得益于国内需求强劲,中国2024年继续占据全球清洁能源投资领域最大份额,投资主要集中于太阳能、锂电池、电动汽车、电网等领域。国际能源署预计,2024年全球太阳能和光伏技术投资将达到5000亿美元,超过其他所有清洁发电技术总和。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1
  • 摘要:

    7月2日,由东方电气集团与国家管网集团联合研制的20MW级全国产化天然气管道电驱离心成套压缩机组,在四川德阳顺利通过工厂鉴定。这一里程碑节点标志着我国成功打通了天然气管道压缩机组国产化的“最后一公里”。

    鉴定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组由来自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管网集团、中国石油集团等单位的行业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总体情况介绍,现场见证了产品工厂试验,并对总体研制情况进行了审议。专家组认为,工厂测试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可在天然气长输管线上推广应用。该机组将应用于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商洛站开展工业性试验。

    据了解,如果把天然气长输管线比作国家能源的“大动脉”,那么天然气管道压缩机组就是输送管道上的“心脏”。经过十多年的国产化历程,我国自主天然气管道压缩机组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但在天然气管道压缩机组领域仍然面临“卡脖子”风险,如压缩机的轴承和测振装置、电机的轴承和正压吹扫装置、变频器的大功率器件和芯片等关键部件长期依赖进口,供应链韧性不足,存在一定风险。

    东方电气集团与国家管网集团作为国家能源领域的“国家队”,联合开发了20MW级电驱离心式压缩机、变频防爆无刷励磁隐极同步电动机和22MVA水冷型高压变频器三大核心产品,并由东方电气集团整体成套。其中,压缩机的轴承和测振装置、电机的轴承和正压吹扫装置、变频器的大功率器件和芯片等关键部件由东方电气集团实现国产化研制和应用,打通了天然气管道压缩机组国产化“最后一公里”,为天然气管道基础设施建设增添了“新动力”,未来将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1
  • 摘要:

    7月4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以下简称新疆油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截至6月30日,新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731.35万吨、天然气22.37亿立方米,分别超年度计划7.45万吨、1.21亿立方米,油气生产实现“双超”。

    今年一季度,新疆油田持续优化提升冬季生产运行模式,冬季原油日产量保持在4万吨以上,同比提高1000吨/天,顺利实现一季度油气生产“开门红”。二季度,新疆油田启动劳动竞赛,聚焦重点工程项目和标志性成果,到6月下旬原油日产水平达到40667吨,天然气日产水平达1219万立方米。

    据介绍,上半年,新疆油田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提速提效,油气勘探“春雷行动”取得三项重要成果,勘探战线坚持进攻态势,持续保持储量高峰增长。开发系统以优化产建模式、推进“压舱石”工程全面铺开,开发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动油气增储量、提产量。吉木萨尔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建设、玛湖效益上产等重点工程项目高标准推进,中国石油最大的“新能源+煤电+CCUS”一体化项目顺利启动,现代化综合性能源公司建设稳步推进。

    下半年,新疆油田将加快油气规模增储上产、工程技术配套迭代升级、新能源“六大场景”建设等,高质量完成全年生产原油1478万吨、天然气45亿立方米目标任务。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