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监测资源
检索结果共有:370,670
  • 1

    摘要:没有找到您想要的资源,您输入的路径无效!

    发布时间:2024-04-17 所属领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点击量:0
  • 2

    摘要:相关研究成果以 Targeted and untargeted metabolomics reveals meat quality in grazing yak during different phenology period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和 Effects of the alpine meadow in different phenological periods on rumen fermentat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bacteria community in grazing yak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为题,分别发表在《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和《BMC微生物学》( BMC Microbiology )上。相关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等的支持。

    发布时间:2024-04-17 所属领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点击量:0
  • 3

    摘要:4月1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惠利健团队联合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 在《自然-遗传学》( Nature Genetics )上 发表了题为 A spatiotemporal atlas of cholestatic injury and repair in mice 的 研究成果。 该研究以细胞水平的空间分辨率描绘了胆汁淤积与再生过程中的损伤响应和微环境信号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发现胆管细胞在胆汁淤积损伤下作为信号枢纽,与门静脉区域免疫细胞重塑和肝细胞重编程高度相关。同时,研究发现Atoh8是限制肝细胞增殖的重要因子,为解析肝脏区域性损伤以及胆管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的新靶点。 肝脏作为主要的代谢器官,能够处理营养物质和有毒物质。肝脏的微观结构肝小叶的功能区带化(Zonation)对于其代谢功能至关重要。由于这种区域性的代谢分布,肝病的发展往往表现出空间异质性,如对乙酰氨基酚和非酒精性肝病主要始于中央静脉区,而胆汁淤积疾病则倾向于在门静脉区发生。肝脏也是哺乳动物再生能力最强的实体器官。掌握控制肝细胞损伤与再生的机制对于阐明恶性转化和再生医学具有重要意...

    发布时间:2024-04-17 所属领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点击量:0
  • 4

    摘要: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陈池来团队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了进展。该团队在前期深海质谱研究的基础上,将水体溶解甲烷检测灵敏度提升了500多倍,达到了海洋及湖泊本底溶解甲烷检测水平,实现了从溶解甲烷异常事件监测到背景甲烷长期监测的跨越。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塔兰塔》( Talanta )上。相关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2023年,陈池来团队等研制出“智微号”深海质谱仪,完成了多次海试,获得了海洋廓线重要溶解气信息。为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该团队针对样本水气高和检测仪器空间有限等问题,研制出小体积、低功耗的在线除水系统,并优化进样气路设计,将其集成安装于“智微号”深海质谱仪。这一改进在维持目标检测气体高渗透通量的同时,将质谱仪的真空度提升超过2个数量级,对甲烷的检测限从高于16纳摩/升降低至0.03纳摩/升,提升了超过500倍,达到了深海及湖泊等水域甲烷本底信号检测的水平,有望实现海洋溶解甲烷的无差别监测。 该成果为进一步实现甲烷通量计算、全球气候研究、羽流寻迹和冷泉发现等奠定了技术基础。 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

    发布时间:2024-04-17 所属领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点击量:0
  • 5

    摘要:根系是林木重要的功能器官,也是维持森林生产力与土壤肥力的重要驱动力。一方面根系不断从土壤中获取养分和水分,满足林木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根系在固持森林土体以及防治土壤侵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林木根系与土壤中的真菌侵染形成的互惠共生体系,对于森林土壤有机质提升以及造林过程中的幼苗生长等具有应用意义。基于长期野外原位监测、跨区域联网研究以及整合分析等手段,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在森林根系过程、菌根真菌介导的森林土壤碳积累方面取得进展。 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根序细根的全寿命周期过程,揭示了不同区域林木细根寿命的调控机制,发现细根寿命和叶片寿命不相关。林木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主要包括萌生、生长、衰老、死亡与分解等。研究人员采用微根管技术,连续4年、跨区域联网动态追踪了中国东北温带森林12个人工林树种、美国东北部温带森林12个人工林树种以及芬兰北部北方森林4个人工林树种细根的全寿命周期过程,生长季内根系的监测周期为2周至4周。该研究累计动态追踪了近20000条吸收根和运输根的动态过程,发现细根的生长与死亡在冬季均较小。其中,落叶阔叶树种细根的生长主要发生在春季,死亡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针叶树种细...

    发布时间:2024-04-17 所属领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点击量:0
  • 6

    摘要:地球关键带是指植被冠层顶部至地下水底部的区域,位于大气圈、生物圈、土壤圈、水圈、岩石圈的交汇地带。地球关键带概念的出现,为研究地球表层系统提供了统一框架。土壤水分 在维持地球关键带的结构以及功能与服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土壤水分穿越并连接地球关键带的多个圈层,是关键带物质能量迁移转化的载体。 有研究表明,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对全球变绿和生态服务功能改善做出了贡献,却以过度消耗土壤水分为代价。随着人类活动 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地球关键带中的土壤水分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由于缺乏长期原位观测数据,如何区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深层土壤水分变化的相对影响具有挑战性。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关键带与生态环境安全研究团队王云强课题组联合国内外同行,以大规模人类活动和季风气候深刻影响的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为研究对象,整合了 1985年至2021 年的土壤水分实地观测数据 ,在两个尺度上分析了中国季风黄土关键带过去 37 年的土壤水分动态,评估了土地利用转换和气候变化对深层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样地尺度结果显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农地退耕为林地/草地) 是导致深层土壤水分减少的主要原...

    发布时间:2024-04-17 所属领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点击量:0
  • 7

    摘要: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3D打印技术研究团队设计了同轴高速成像系统以监控整个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过程,能够有效识别关键工艺现象,为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IEEE工业信息学汇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上。 该工作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改进同轴成像光路,搭建高速影像采集系统以监控成形中的过程现象,解决了无法清晰观测零件成形全过程的问题。这一系统避免了当前过程监控系统视野受限以及成像清晰度差的问题,实现了整个金属3D打印成形过程数据的采集目标。 进一步,该团队提出了改进的视频理解模型,解决了在金属3D打印过程现象中无法准确识别缺陷特征的问题。这有助于提高成形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实现金属3D打印智能过程监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支持。 论文链接 改进的同轴机器视觉系统光路布局原理图及设备实拍图

    发布时间:2024-04-17 所属领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点击量:0
  • 8

    摘要:4月10日,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报道了细长聚球藻产生的一种酶——柠檬酸合酶,可以自我组装形成谢尔宾斯基三角形。这是一种在较小尺度上重复的数学分形。 分形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几何形状,可以分成数个部分,分出来的每一部分与这个几何形状整体缩小后的形状近似,即具有自相似性。宏观尺度的分形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宝塔菜花或蕨类植物的叶片。但迄今为止,人们从未在分子尺度上识别出规则的分形。 柠檬酸合酶是大多数生物体内三羧酸循环的一部分。而三羧酸循环是一系列产生能量的化学反应,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陆地微生物研究所的Georg Hochberg和同事发现,细长聚球藻产生的柠檬酸合酶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构形存在,即谢尔宾斯基三角形,它由很多个形状一样的三角形组成。 柠檬酸合酶由一个单体组成,可以组装成不同形状。Hochberg团队通过电子显微镜发现,在细长聚球藻中,柠檬酸合酶可以组装成包含6个单体的三角形,它可以与另外两个由6个单体组成的三角形结合,形成包含18个单体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还可以与另外两个与其相同的三角形结合,形成包含54个单体的三角形,最终形成类似谢尔宾斯基...

    发布时间:2024-04-17 所属领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点击量:0
  • 9

    摘要:X Editorial Policy Dal News welcomes discussion from members of the Dalhousie community and beyond, but urge comment writers to be respectful and refrain from personal attacks. False or unsubstantiated allegations, libellous statements and offensive language are not allowed. External links must be appropriate and relevant to the subject being discussed. We encourage commenters to use their real first and last names. Please note that comments that appear on the site are not the opinion of Dal N...

    发布时间:2024-04-17 所属领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点击量:0
  • 10

    摘要:日本是《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核安全公约》的缔约国,发展民用核事业是其固有权利,同时也应严格遵循相关国际法的目标与宗旨,履行国际法下的各项法律义务。日方没有实施最优化防护手段,未严肃对待国内外对核危险与风险的正常质疑,也未以善意态度同周边邻国和有关国际组织有效沟通。出于经济成本考虑选择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洋违反了国际法上的一般义务,更严重违反了核安全原则,也不符合根据该精神制定的日本国内核法律。日方应正视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的合理关切,切实以科学、安全、透明和符合国际法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并接受严格、全面的国际监督。 福岛核污染水处置上应在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通过国际合作履行相应的核安全义务。 一、 贯彻最优化防护义务 核污染水排海方案是日方的单方面选择,与最优化防护义务背道而驰。应对各种核污染水处置方案进行全面评估,认真贯彻履行最优化防护义务,采用最佳可行技术处理,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择优选择最佳方案。 通过采取最佳可行技术、履行最优化防护义务来尽最大努力避免和减少损害在国际生态环境保护的司法实践中已经反复得到实践。专业的国际环境保护组织认为,在现阶段最好的选择是在陆地上长期储存含有...

    发布时间:2024-04-17 所属领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点击量:0
共有结果信息370,670条,每页10条 1 2 3 >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