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在印尼哈马黑拉海海流输运及变率研究方面获新进展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20-2-28点击量:79 来源栏目:科研动态

近日,美国气象学会《物理海洋学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袁东亮课题组与印尼科学院海洋研究中心在哈马黑拉海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Moored observations of transport and variability of Halmahera Sea currents”,揭示了基于哈马黑拉海潜标观测时间序列的贾伊洛洛海峡全水深海流垂向结构与季节变率。

海洋大输送带是全球大洋热盐环流的路径,在地球气候变化与海洋质量与热量平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于印尼海望加锡海峡的观测显示印尼贯穿流绝大部分来源于北太平洋的事实,过去认为冷的南大洋深层水经由南太平洋深层向北运移,并于北太平洋上翻至海面,补充由于印尼贯穿流而失去的质量输运。由于风应力旋度在南太平洋和热带辐合带下面紧挨着赤道以北存在零线,南太平洋风生环流被认为是一个闭合的环流圈,对海洋大输送带没有明显的贡献。

袁东亮研究团队基于哈马黑拉海潜标观测数据,首次获取了哈马黑拉海关键入口——贾伊洛洛海峡海流观测的时间序列,结果显示有显著的南太平洋热带水经此进入印尼海,加入印尼贯穿流并流向印度洋,这些水体质量只能由深层水在南太平洋的上翻补充。团队还首次揭示南太平洋环流对海洋大输送带有重要贡献,发现了印尼贯穿流新的分支,并建议过去海洋大输送带示意图应据此进行修改,该项研究为全球大洋热盐环流提供了新的认知。  

聚焦贾伊洛洛海峡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连续两年的潜标观测数据,科研人员发现两年平均的贾伊洛洛海峡流量估算为-2.44 Sv ± 0.42,由太平洋流向印尼海,其中将潜标水平插值到整个海峡对这个估算造成了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假设潜标处的海流可以代表整个海峡,估算流量将高达-4.65 Sv。这是国际首次直接测量印尼贯穿流东部通道之一哈马黑拉海的流量。

另外,除2017年在靠近海底的深度上有一支北向的流动外,两年平均海流几乎在全部深度上向南,即由太平洋流向印尼海。滤除潮信号后,海流变率呈现出两层结构,且两层均由年循环变化占主导。上层海流(200米以上)在北半球冬季12月至次年4月向北,其余月份向南,而下层位相完全相反。

基于以上结果,科研人员进而提出假设,贾伊洛洛海峡的海流是由上下游海盆的压强差驱动的,借由卫星高度计与重力计的压力数据进行诊断验证,并基于压强数据重构了15年的哈马黑拉海的流量时间序列,并研究其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哈马黑拉海流量的年际异常远小于季节变化,即使在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期间,厄尔尼诺的异常信号也难以通过哈马黑拉海影响印尼海。而现有的太平洋罗斯贝波跨海盆波导的理论指出,太平洋年际罗斯贝波可以通过哈马黑拉海,沿着新几内亚与澳洲大陆的西北岸,传播到东南印度洋,本研究观测结果与现有理论不符,而厄尔尼诺信号如何进入印尼海以及向印度洋传播的路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及重点项目的经费支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翔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袁东亮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