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美研究人员评估印度洋水循环加剧的原因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21-8-1点击量:87 来源栏目:科研动态

在过去的50-60年里,印度洋的变暖幅度远远超过其他海洋盆地。虽然海盆的温度变化可以明确归因于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但很难评估1980年以来印度洋热量和淡水的变化是否代表了人为导致水文循环转变。评估因素包括自然变化、区域尺度趋势、短暂的观测记录、气候模式的不确定性和海洋盆地的复杂环流等。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物理海洋学系副科学家Caroline Ummenhofer近期发表在《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上的一篇文章中探讨了印度洋的热量和淡水的变化与认为因素引起的全球变暖所预期的降雨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这些变化是否也有可能来自于年际和其他时间尺度上的自然变化引起所驱动。这一区别“对气候风险评估和印度洋周围人口稠密的地区具有重大意义,这些地区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论文的共同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研究海洋学家Janet Sprintall也提到,他们没有通过复杂而缺乏准确性的环流气候模型,而是通过研究包括海平面、海洋表面和次表层温度和盐度在内的观测记录数据。现有的资料和证据显示印度洋变暖与人为全球变暖的反应一致,但总的来说,海洋观测记录仍然太短,无法区分自然驱动的变化和人为变化。这就需要对海洋环境进行持续测量,尤其是海洋次表层,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些长期变化和原因,从而改进预测和响应。

量化印度洋热量和淡水平衡的变化需要同时兼顾时间跨度和空间尺度,整合现场观测(海洋温度、盐度和其他特性),卫星遥感测量降雨和海洋表层盐度,改进的数值模拟以及古气候替代指标网络。

珊瑚是海洋中重要的古气候档案,其碳酸钙骨架结合了过去海洋的化学特性,反映了过去的气候和环境条件。论文的共同作者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大气与环境科学系助理教授Sujata Murty提到,珊瑚是独特的环境档案,对印度洋变化的理解比观测记录可以提前到几百年。将珊瑚提供的长期视角与观测和遥感数据结合起来,可以丰富对复杂气候和海洋系统的理解,并提高预测全球变暖未来变化的能力。

维持和扩大当前的遥感、原位观测和古气候替代指标网络对于“解决印度洋和海洋大陆地区的多年自然变异和人为变化对热量和淡水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印度洋“特别容易受到人为气候变化的影响”,背靠亚洲大陆意味着来自太平洋的热量可以通过印度尼西亚海进入印度洋。(傅圆圆 编译)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