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防晒成分氧苯酮在珊瑚礁生物体内转化为有毒的光敏剂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22-5-13点击量:232 来源栏目:关注岛礁

氧苯酮是许多防晒霜中的防晒剂,它的化学结构使其能够吸收紫外线,防止皮肤细胞受损,但近年有争议。有研究报告称,它会破坏珊瑚DNA,干扰其内分泌系统,并导致幼虫畸形。这些担忧导致夏威夷、帕劳和美属维尔京群岛的一些海滩禁止使用含有氧苯酮的防晒霜。

为了了解氧苯酮的影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环境工程师Djordje Vuckovic和他的同事们将目光转向了与珊瑚密切相关的海葵,因为海葵也拥有与珊瑚类似的共生藻类。研究人员将有和没有藻类的海葵暴露在人造海水的氧苯酮中,并模仿24小时的阳光周期,用光照射它们。所有同时暴露在氧苯酮和阳光下的海葵都在17天内死亡,但那些暴露在没有氧苯酮的阳光下或没有紫外线的氧苯酮下的海葵却存活了下来。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5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

单独的氧苯酮暴露于阳光下时不会产生危险的活性分子,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分子可能会以某种方式代谢。当分析海葵组织时,他们发现氧苯酮与堆积在其中的糖结合在一起,从而触发了对珊瑚致命的含氧自由基的形成。同时,氧苯酮的糖结合形式在共生藻类中的含量也高于海葵自身细胞中的含量。缺少海藻的海葵在暴露于氧苯酮和阳光下一周左右后死亡,而有海藻的海葵则在17天后死亡。这表明藻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动物免受氧苯酮的有害影响。

不过,目前还不清楚这项实验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模拟珊瑚礁生态系统现实。因为珊瑚礁中氧苯酮的浓度变化很大,这取决于旅游活动和水域条件等因素。而该研究中使用的浓度更像是“最坏情况下的暴露”,而不是正常的环境条件。

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JCU)的海洋生物学家Terry Hughes也强调,珊瑚礁面临的最大威胁仍然是气温上升、沿海污染和过度捕捞。例如,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白化事件与水温趋势的联系更紧密,而不是旅游活动的变化。因为无论游客身在何处,都会发生大规模的白化现象。因此,更换防晒霜可能对保护珊瑚礁作用不大,游客们更应该做的是减少飞行和碳排放。(刁何煜 编译)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