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英研究人员加入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移观测站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19-10-11点击量:4092 来源栏目:项目规划

英国研究小组将加入有史以来第一支进入北冰洋中部的全年考察队,对北极气候系统进行开创性的研究。这次名为“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移观测站”(Multi-Disciplinary drifting Observatory for the study of Arctic Climate programme ,MOSAiC)的航行将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极地探险。9月20日,德国破冰船RV Polarstern号从挪威出发,耗时一年对北极开展深入研究,以更好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来自英国、比利时、加拿大、中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日本、荷兰、挪威、波兰、俄罗斯、西班牙、瑞典、瑞士和美国等17个国家的600名国际参与者参与此次任务,其中一半是研究人员。

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NERC科学部部长Chris Skidmore提到,英国在极地探险和科学发现方面有着令人自豪的历史,这次最新的极地考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表明了他们在寻找气候变化问题答案方面的国际合作的程度和雄心。随着北极冰盖以惊人的速度融化,有必要了解极地变化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这次航行获得了英国政府商业部门180万英镑资助,以确保英国处于国际科学合作的前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英国政府承诺到2027年将研发支出提高到GDP的2.4%,并支持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的决心。

NERC执行主席Duncan Wingham教授认为,这一史无前例的研究项目为参与其中的英国研究团队提供了一个机会,他们可以对现场观测进行逐步改变,并为理解北极变化的区域和全球后果做出贡献。

英国南极调查局的Markus Frey博士提到,海冰上方产生的小颗粒盐可能会影响水和冰云的形成,从而对迅速变化的北极地区气候产生干扰。MOSAiC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全年都能在不为人知的北冰洋中部的海冰上研究粒子的来源和过程。这些新数据将最终改进气候模型,并对北极气候和海冰进行预测。

伦敦大学地球科学学院Julienne Stroeve教授也参加了此次活动,她提到,对北极海冰未来演变的新气候模型预测显示,到本世纪末,可能出现冬季无冰的情况。海冰的厚度将对其消失的速度起到关键作用。这次工作将提高从卫星上测量海冰厚度的能力,并提供有关积雪积累的宝贵信息。

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极地和海洋研究所(AWI)所长Markus Rex提到,这项任务是开创性的。以前从未有过如此复杂的北极探险。他们将首次能够在冬季测量北极中部的气候过程。因此,他们将第一次能够理解这个地区,并在气候模型中正确地表示它。北极是全球变暖的中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极端天气条件,如冬季北极冷空气的爆发,或夏季的热浪,都与北极的变化有关。与此同时,他们气候模型的不确定性最大的地方是北极。对于北极气候将如何进一步发展,或者这对他们的天气意味着什么,目前还没有任何可靠的预测。他们的使命就是改变这种状况。

(张灿影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1. 1 孙天旭 贾庆国:美国处理海洋权益与领土争议的实践与成因
  2. 2 庞中英:在全球层次治理海洋问题-关于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3. 3 国内首家海洋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在深圳成立
  4. 4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分中心揭牌
  5. 5 中国海洋领域重要机构
  6. 6 国际海洋组织
  7. 7 中国发布首个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
  8. 8 中国海岛逾1.1万个已建成涉岛保护区194个
  9. 9 9600个!我国首次摸清全国陆域入海污染源
  10. 10 2017年青岛海洋环境公报发布
  1.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印太气候模态对印尼贯穿流垂直结构的贡献
  2. 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印度洋边缘海中尺度涡与赤道波的动力联系
  3. 3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利用纳米抗体进行靶向蛋白降解方面取得进展
  4. 4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气室通过跨单位合作开发并应用海水汞同位素预富集新方法
  5. 5 LGM以来南极宇航员海古生产力和氧化还原环境变迁对大气CO2的影响
  6. 6 Fe同位素示踪弧前蛇纹岩脱出流体特征
  7. 7 Ba同位素示踪俯冲带多阶段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8. 8 基于570-600nm纯水吸收光谱特征的高光谱水深反演模型(HOPE-PW)
  9. 9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在海浪波高智能降尺度模型方面取得新进展
  10. 10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海面风应力参数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