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基于被动源海底地震观测揭示的大西洋Romanche转换断层低波速比研究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24-4-14点击量:75 来源栏目:科研动态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于志腾副研究员及合作者在国际地学TOP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发表了题为“Evidence for low Vp/Vs ratios along the eastern Romanche ridge-transform intersection in the equatorial Atlantic Ocean”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作者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于志腾副研究员,合作者为巴黎地球物理学院(IPGP)的Satish Singh研究员和法国地质海洋实验室(Geo-Ocean)的Marcia Maia研究员。

大洋转换断层是地球三种基本板块边界单元之一,两端通常与洋脊段相连,作为活跃的地震带,历史上经常记录7级以上大地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海洋地球物理探测的深入,新研究认为大洋转换断层拥有复杂的动力学过程,而不是传统认为简单的保守边界单元。尤其在巨大的转换断层与洋中脊交汇处(RTI),转换断层两侧的巨大年龄差深刻影响了RTI处的热结构和物质组成,但由于海洋调查有限,制约了对洋中脊和转换断层相互作用的深部过程的认识。

利用2019年7-8月在全球最长的大洋转换断层—Romanche转换断层的东末端布设的海底地震仪(OBS)获得的微地震数据,进行地震层析成像,获得洋中脊和转换断层交汇区的精细深部结构。沿着Romanche转换断层,发现了高Vp/Vs,地形隆起,推测为强烈蛇纹石化的橄榄岩组成,其阻碍了2016年7.1级大地震的向东传播。沿着大西洋中脊,未发现高的Vp/Vs异常,指示出该洋脊段深部热液循环较弱,主要受岩浆过程控制。研究发现了沿着Romanche转换断层大范围的低Vp/Vs异常(~1.6-1.7),深度达到15 km。通过DEM计算、结合岩石物理资料,详细讨论了几种可能性,最后提出在浅部(0-8km),低Vp/Vs异常受到与张应力有关的厚宽裂隙的影响;而在深部(8-15 km),低Vp/Vs异常主要与斜方辉石的富集有关。同时,各向异性也是不可忽视的诱因,但是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

论文引用:Yu, Z., Singh, S. C. & Maia, M. (2023). Evidence for low Vp/Vs ratios along the eastern Romanche ridge-transform intersection in the equatorial Atlantic Ocean.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621, 118380.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