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热液羽流是深海异养微生物生物量生产的热点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21-11-30点击量:227 来源栏目:科研动态

了解海洋碳循环和预测全球范围内气候变化影响的一个主要挑战是量化从上层水体中逃逸并被封存在深海中的有机碳的比例。全球碳收支中的水柱衰减、深海碳通量和固存率模型是根据海洋表面卫星成像产生的净初级生产和出口通量估计的。然而,总生物碳需求(异养生产和呼吸)与微粒有机碳通量(POC)之间的不平衡,以及通过溶解有机碳(DOC)输出到深海等对这种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偶发性有机碳脉冲只是最近才被强调为总POC通量的重要贡献者,指出了碳泵效率的时空变化。

深海热液喷发是海洋地壳流体循环靠近热源的全球性过程,特别是在中洋脊和弧后盆地一带。热液喷口在地球内部和水圈之间的热量和物质交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溶解金属和微粒金属的出口来源,可以驱动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人认为,全球碳收支不平衡的部分原因是热液成因铁在地表的富集。尽管人们越来越了解热液羽流中的金属元素循环过程,但它们对深海碳通量的贡献仍然难以捉摸。沿洋中脊系统的热液喷口拥有独特的高产群落,主要依赖于化学自养初级产物。虽然最近有研究表明,热液海底生物群落的产量很高,但在热液非浮力羽流中,微生物群落的增长率、碳生物量的产量以及相关的POC输出通量仍然是个谜。

热液羽流的碳收支是羽流化学自养过程中碳汇与微生物呼吸释放碳平衡的结果。然而,由于缺乏对代谢过程和生物量生产速率的全面分析,难以准确估计它们对深海碳循环的贡献。近日,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地球化学循环与资源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利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估算了热液羽流中微生物群落的自养和异养生成速率,并利用现场数据进行了验证。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底物限制如何阻止热液羽流中化能无机自养生物的产生。与周围海水相比,原核异养生产速率升高(高达0.9 gCm-2y-1)可导致热液羽流中通过化学有机滋养产生0.05 GtCy-1的生物量,这与深海中所报告的微粒有机碳(POC)出口通量类似。他们认为热液羽流是海洋碳收支中重要的深海POC来源。(熊萍 编译)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1. 1 孙天旭 贾庆国:美国处理海洋权益与领土争议的实践与成因
  2. 2 庞中英:在全球层次治理海洋问题-关于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3. 3 国内首家海洋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在深圳成立
  4. 4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分中心揭牌
  5. 5 中国海洋领域重要机构
  6. 6 国际海洋组织
  7. 7 中国发布首个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
  8. 8 中国海岛逾1.1万个已建成涉岛保护区194个
  9. 9 9600个!我国首次摸清全国陆域入海污染源
  10. 10 2017年青岛海洋环境公报发布
  1. 1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在亚北极太平洋调控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变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2.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菖蒲海草床修复和改善海底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取得新进展
  3. 3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阐明海洋灾害水母横裂生殖过程中微生物作用机制
  4. 4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在分子印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检测蓝藻爆发指示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5. 5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技术》正式出版
  6. 6 我国高校研制出新型聚酯海水淡化材料
  7. 7 上海海洋大学发明智能软体仿生鱼
  8. 8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全球中尺度涡对海洋盐度的影响
  9. 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印度季风区降水触发西北太平洋极端海洋热浪的物理机制
  10. 10 深海冷泉微生物天然产物研究取得新进展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