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近岸海水养殖区真菌群落结构特征领域取得新进展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23-3-14点击量:5 来源栏目:科研动态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骆祝华研究员课题组在国际海洋学权威期刊《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美国湖沼与海洋学会(ASLO)会刊,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一区top期刊)上发表近岸海水养殖环境中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研究成果“Distinct response of total and active fungal communities and functions to seasonal changes in a semi-enclosed bay with mariculture (Dongshan Bay, Southern China)”。该研究分别在基因(DNA)和转录(RNA)水平上评估了福建省东山湾近岸海水养殖环境中真菌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这也是养殖活动对近岸水域活性真菌分布特征影响的首次报道。研究结果表明,近岸养殖区及周边海域的真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但受到养殖活动的外溢扩散影响,不同区域之间的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并不显著。

海水养殖是滨海地区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近海水产养殖活动的增长给滨海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影响。水产养殖活动可通过养殖尾水交换给滨海环境带来高浓度的有机物输入,从而影响滨海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相关的生态服务功能。真菌是滨海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然而在区域尺度上,我们对受海水养殖活动影响区域的真菌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主要环境驱动因素仍缺乏了解。东山湾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海洋生态系统,养殖活动密集,具有多种环境梯度,且受人为活动的广泛干扰。为了更好地了解海水养殖活动对真菌群落组成和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DNA和RNA水平上评估了东山湾真菌群落的时间(四个季节)和空间(养殖核心区、外围区和对照区)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东山湾养殖水域的真菌群落呈高度多样化,总真菌群落与活跃真菌群落结构呈现较大的差异,提示我们需要在转录水平上来深入认识海洋环境中真菌的多样性与生态功能。无论是总真菌群落还是活跃真菌群落,季节变化比养殖活动影响更大,温度、溶解氧和NO2-等环境变量是影响养殖区真菌菌群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本研究揭示了近岸养殖环境中总真菌群落和活性真菌群落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为更好地理解养殖活动影响下的近海生态系统中真菌的群落结构特征与生态作用提供基础数据。

骆祝华研究员课题组的徐炜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骆祝华研究员为论文的主通讯作者,德国淡水生态与内陆渔业研究所的Grossart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生物重点实验室的杨嫦娥、罗雨同学、张恺博士、陈明谅研究员以及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的姜双城博士为论文的共同作者。该研究受到厦门市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厦门海洋研究院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doi.org/10.1002/lno.12328

发表论文:Wei Xu, Change Yang, Yu Luo, Kai Zhang, Mingliang Chen, Shuangcheng Jiang, Hans-Peter Grossart*, Zhuhua Luo*, 2023. Distinct response of total and active fungal communities and functions to seasonal changes in a semi-enclosed Bay with mariculture (Dongshan Bay, Southern China).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doi: 10.1002/lno.12328.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