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在亚中尺度过程及其地球生物化学效应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19-7-16点击量:3125 来源栏目:科研动态

6月28日,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中尺度地转变形场对海洋非地转运动与海表叶绿素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geostrophic strain on oceanic ageostrophic motion and surface chlorophyll)的研究成果。此项工作由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以下简称功能实验室)副教授、青年教师张正光为第一作者,美国夏威夷大学裘波教授为通讯作者以及其他合著者共同合作完成的。

海洋亚中尺度过程是大洋能量平衡的关键一环,是准地转的中尺度过程向非地转的小尺度运动传递能量的桥梁。亚中尺度过程由于其显著的垂向运动,近年来被认为是向真光层输送营养盐的重要渠道,对于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及其固碳能力起着关键作用。亚中尺度过程空间尺度小、时间变化快,观测上存在着重大挑战,长期以来无法从观测中系统性的给出其空间结构,也难以定量评估其生物地球化学效应。

该研究首先基于海表漂流浮标、高度计以及叶绿素遥感数据,构造了计算海表亚中尺度的非地转流速与叶绿素随体变化的方法,解决了观测上的瓶颈,并在全球范围内给出了两者的定量关系。以此为基础,发现了地转变形场是决定两者变化的关键性因素,即地转变形场越强,亚中尺度非地转动能也越强,造成的叶绿素随体增长越快。在物理机制上,明确了地转变形场是控制中尺度锋面不稳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变形中心的动力学概念。基于这一概念,揭示了在变形场作用下的中尺度锋面上,亚中尺度非地转运动与叶绿素响应的空间结构。发现在较强变形场的作用下,非地转次级环流的水平流速可以达到中尺度锋面地转流的十分之一左右,并且由此产生1-2个数量级的叶绿素的显著增长。这意味着,地转变形场与其产生的亚中尺度非地转运动可以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及其固碳能力做出重要贡献,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上述成果展现了功能实验室在海洋中尺度过程及其亚中尺度精细结构方向的科研水平,彰显了功能实验室国际学术合作的水准;第一作者张正光博士是功能实验室自主培养的青年学者,2014年博士在读期间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文章。本次研究成果的发表,也再次体现了功能实验室对于青年科研工作者培养的力度和质量。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