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研究发现礁鱼对珊瑚礁鱼类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19-6-5点击量:18841 来源栏目:关注岛礁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了解珊瑚礁是如何支持丰富的鱼类生活的,即使水域营养贫乏。5月23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一种微小的、多为底栖生物的礁鱼(cryptobenthic),对珊瑚礁起着关键作用。它们通过快速的生死循环,不断补充其种群,提供了近60%的鱼类食物。

论文主要作者、西蒙弗雷泽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Simon Brandl提到,确定这些微小的、几乎被普遍忽视的鱼类实际上是珊瑚礁鱼类群落的基础。

虾虎鱼、鲇鱼、天竺鲷等是所有海洋脊椎动物中体型最小的隐孢子鱼类。尽管它们的尺寸各不相同,最小的不到1英寸,几乎没有重量。一般情况下,在它们存在的最初几周内,会被其他珊瑚礁群落大量捕食。

然而,在不断捕食的情况下,这种底栖鱼类种群在某种程度上大量繁殖,而不是消失。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礁鱼的幼虫来解决这一悖论。虽然大多数鱼类的幼虫分散到开阔的海洋中,只有少数存活,但隐孢子虫的表现却不同。Brandl和他的团队发现,大多数隐孢子虫幼虫似乎仍然靠近出生时的珊瑚礁,幸存率较高。然后这些幼虫迅速取代被吃掉的成熟的成虫,维持较大的珊瑚鱼的生长。

论文的共同作者Carole Baldwin提到,他们发现,隐孢子鱼类幼虫绝对占据了珊瑚礁附近的幼鱼群落,它们为新一代小鱼提供了连续不断的小鱼作为其他珊瑚礁生物的食物来源。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鱼类对珊瑚礁的贡献如此之大,但它们是如此之小,以至于在历史上还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巨大意义。

这项研究工作开始于2015年,由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共同开展。该团队分析了法属波利尼西亚伯利兹和澳大利亚的底栖动物,梳理了数十年关于珊瑚礁鱼类幼体的数据,并开发模型,以更好地了解隐孢子虫如何促进珊瑚礁生物的生存。

随着珊瑚礁的急剧减少,它们的鱼类群落以及依赖它们的人类可能面临较大风险。研究人员希望丰富多样的隐海底礁鱼及其独特的生活方式能够使它们成为支撑珊瑚礁的弹性基础。

(傅圆圆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