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在渤海褐潮原因种历史溯源和生物地理学研究方面获新进展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19-9-7点击量:1570 来源栏目:科研动态

日前,国际生态学权威期刊《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Top8%)在线刊发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唐赢中研究员(第一/通讯作者)课题组在渤海褐潮原因种的历史溯源和生物地理学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研究聚焦自2009年以来对我国渤海海域贝类养殖业和生态系统造成巨大损失的褐潮,首次证实了褐潮原因种抑食金球藻在其生活史中存在休眠体阶段且可在海洋沉积物中长期存活,并发现该藻不仅在渤海海域至少已经有1500年的存在历史,而且其分布范围覆盖南起南沙群岛、北至北戴河、丹东的中国四大海域自近岸养殖区到3450米水深外海的广泛海域,从而否证了褐潮可能是“外来种入侵引起”的假说,对深入研究褐潮成因和其一般生态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褐潮是有害藻华,因爆发时水体呈褐色而得名。目前全世界的褐潮主要由2到3种微藻引起,其中爆发最经常、规模最大、最令人关注的是海金藻纲的一种微微型浮游植物——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该藻引起的褐潮1985年首次在美国东海岸报道,1997年在大西洋另一侧的南非沿海也首次记录到褐潮爆发。褐潮爆发期间其细胞密度可高达每升10亿个细胞,虽然现在还没有证实该藻产毒,但美国东海岸和我国渤海的褐潮都可致养殖贝类大量死亡从而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关注。我国是继美国、南非之后第三个爆发褐潮的国家,2009年以来秦皇岛海域的多起褐潮给当地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破坏性影响。作为我国一种新型的有害藻华物种,抑食金球藻是通过休眠体入侵的外来物种,还是本土物种在环境条件变化的刺激下才爆发藻华,是一个具有重要生态学和实际意义的问题。

科研人员通过对实验室4℃暗箱保存1年以上的沉积物样品进行萌发实验,结合单克隆抗体(FITC-MAb)和PCR对萌发细胞鉴定,并对沉积物样品进行RT-PCR检测,证实沉积物样品中存在抑食金球藻的休眠体。对采集自我国四大海域的201个表层沉积物和1个柱状沉积物样品进行PCR检测和测序验证,证明抑食金球藻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南起南沙群岛(北纬10.012°),北至北戴河(北纬39.623°)、丹东(39.794°),南北覆盖3000公里(纬度近30°),东西跨越经度约15.7°,水域涵盖近海至3450米的开阔外海(南海),至少在渤海存在的历史可回溯至1500年前。该结果将抑食金球藻在北半球的分布记录至少南延了1700公里,从而明确地否证了渤海褐潮由外来种入侵引起的假说。

通过发掘新近发表于《Science》(de Vargas et al. 2015, 348: 1261605)关于海洋浮游生物多样性论文的补充材料及生物系统学分析,研究证实抑食金球藻是一种全球各大洋广泛分布的广布种,产生休眠体可能是造成该种全球分布和褐潮年际复发的重要原因。本研究获得的结果不仅提供了关于我国褐潮原因种抑食金球藻的“种源”和其全球地理分布格局的决定性认识,也为进一步研究褐潮爆发成因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科学问题导向,即褐潮爆发原因必须从本地环境条件的变迁中探索。

本项研究得到了国家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项目(U1606404)、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6ASKJ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

Ying Zhong Tang*, Zhaopeng Ma, Zhangxi Hu, Yunyan Deng, Aoao Yang, Siheng Lin, Liang Yi, Zhaoyang Chai, Christopher J. Gobler. 2019. 1500-years presence of 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reveals indigenous origin of brown tides in China. Molecular Ecology. DOI: 10.1111/mec.15196.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mec.15196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1. 1 孙天旭 贾庆国:美国处理海洋权益与领土争议的实践与成因
  2. 2 庞中英:在全球层次治理海洋问题-关于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3. 3 国内首家海洋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在深圳成立
  4. 4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分中心揭牌
  5. 5 中国海洋领域重要机构
  6. 6 国际海洋组织
  7. 7 中国发布首个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
  8. 8 中国海岛逾1.1万个已建成涉岛保护区194个
  9. 9 9600个!我国首次摸清全国陆域入海污染源
  10. 10 2017年青岛海洋环境公报发布
  1. 1 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中脊硫化物成矿模型
  2. 2 海冰对楚科奇陆坡流机械能的影响
  3. 3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在海洋影响台风发展的热动力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4. 4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编制的《海上船只目标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规范》行业标准正式发布
  5. 5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海南大学揭示HSP70A提升海洋硅藻在高温环境下光合活性机制
  6. 6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高精度、低成本GNSS浮标海浪观测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7. 7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在河口地下水位对极端降水事件的响应及其恢复方面取得进展
  8. 8 痕量铝影响海洋浮游植物叶绿素合成与固碳新认知:铁铝假说研究获新进展
  9. 9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东海跨陆架输送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10. 10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揭示台湾以东涡-流-地形相互作用时的跨尺度能量串级特征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