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我国首次实现水下滑翔机在北极海域组网观测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19-10-8点击量:1978 来源栏目:重要资讯

2019年8月10号,“向阳红01”科考船由青岛母港启航执行中国第十次北极考察任务(简称“十北”)。8月25日,考察队在白令海公海完成观测后,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承担“十北”水下滑翔机观测项目的实施工作,采用“海燕”水下滑翔机搭载温盐深和溶解氧传感器,对北极海域的水体与生化要素进行组网观测。

用时不到一小时,项目团队完成了三台滑翔机布放任务,并顺利通过了每台滑翔机的首个100米测试剖面,节省了现场作业时间,体现了 “海燕”良好的操控性。

三台“海燕”水下滑翔机入水后,向东航行,进行白令海公海区域东西方向断面观测。执行过程中,恰逢今年13号台风“玲玲”将经过白令海,“十北”现场团队与“海燕”保障团队沟通后迅速决策,改变水下滑翔机原定任务轨迹,调整滑翔机前往“玲玲”拟经过海域等待观测,通过路径规划、编队协作,实现了台风过境的全过程观测,完整记录了强气旋过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海燕”滑翔机表现出了出色的观测性能、高可靠性、操作灵活、响应及时。通过22天的组网观测,“海燕”滑翔机获取了白令海公海东西方向断面连续、高密度水文和生化观测数据,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

考察结束后,“十北”航次相关项目负责人对任务的完成给出了较高的评价:“在双方充分沟通和精心设计下,在“海燕”保障团队全力支持和高效保障下,在北极海域首次使用水下滑翔机组网观测,成功进行了水文环境要素和生化要素的同步观测。在任务过程中,经历了台风“玲玲”过境白令海时恶劣海况的考验,并对台风过境实施了全过程观测,体现了“海燕”水下滑翔机优异的质量性能”。

“海燕”水下滑翔机出色的表现,得到了考察队领队兼首席科学家魏泽勋的高度肯定,他认为:“第十次北极考察中,“海燕”水下滑翔机在白令海公海区域的组网观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连续的高密度水文和生化观测数据,获取了气旋过程对海洋影响的数据,对相关研究有重要意义;“海燕”滑翔机表现出了出色的观测性能,可靠性高,操控方便;保障团队有担当、使命感强、响应及时;实践证明水下滑翔机作为一种新型无人观测平台,非常适合在极地海域开展和推广;这次成功利用水下滑翔机开展组网观测,为我国认识极地、探索极地提供了新的应用示范。”

“海燕”水下滑翔机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天津大学部分)和北京蔚海明祥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生产,生产过程严格执行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和6S现场管理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200、1000、1500、4000、万米、长航程系列产品。此次北极应用,也充分验证了“海燕”技术团队对分布不同海域的水下滑翔机同步控制能力。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1. 1 孙天旭 贾庆国:美国处理海洋权益与领土争议的实践与成因
  2. 2 庞中英:在全球层次治理海洋问题-关于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3. 3 国内首家海洋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在深圳成立
  4. 4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分中心揭牌
  5. 5 中国海洋领域重要机构
  6. 6 国际海洋组织
  7. 7 中国发布首个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
  8. 8 中国海岛逾1.1万个已建成涉岛保护区194个
  9. 9 9600个!我国首次摸清全国陆域入海污染源
  10. 10 2017年青岛海洋环境公报发布
  1. 1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在亚北极太平洋调控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变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2.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菖蒲海草床修复和改善海底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取得新进展
  3. 3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阐明海洋灾害水母横裂生殖过程中微生物作用机制
  4. 4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在分子印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检测蓝藻爆发指示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5. 5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技术》正式出版
  6. 6 我国高校研制出新型聚酯海水淡化材料
  7. 7 上海海洋大学发明智能软体仿生鱼
  8. 8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全球中尺度涡对海洋盐度的影响
  9. 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印度季风区降水触发西北太平洋极端海洋热浪的物理机制
  10. 10 深海冷泉微生物天然产物研究取得新进展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