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WHOI报告揭示海洋“暮光带”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20-2-10点击量:2066 来源栏目:重要资讯

您是否知道,有一个比亚马逊雨林还要大的自然碳汇,它通过每年从空气中吸收60亿吨的碳来调节地球的气候?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WHOI)研究人员的一份最新报告首次揭示了人们从海洋的暮光带获得的看不见的、有些令人惊讶的收益。这也被称为“暮光层”,这是阳光照射面之外的海洋层。海洋暮光带是一个充满外星生物的神秘地方。夜间,大量动物从该区域迁移到地表水以寻找食物,这有助于使碳循环穿过海洋深处,进入深海,甚至到达海底,在那里可以无限期地隔离碳。

WHOI海洋政策分析师,报告的主要作者Porter Hoagland指出,我们知道海洋的暮光带在气候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我们不确定每年有多少碳被隔离或捕获。这种微小生物的大规模迁移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这有助于从大气中清除大量碳。确切地说,很难确定多少碳,因为海洋暮光带是一个很难到达的区域,而且还需要进一步研究。2018年4月启动的WHOI海洋暮光带项目致力于通过开发新技术来改变这一状况。

据估计,每年有20亿至60亿公吨的碳被隔离在海洋的暮光带。相比之下,世界上最大的雨林每年仅吸收约5.44亿公吨的碳,占世界每年100亿公吨碳排放量的5%。Hoagland指出,通过对碳价格的一系列调整,反映由于气候变化而导致的未来损失,这种“调节”服务的估计价值每年为3000到9000亿美元。如果没有海洋隔离碳的能力,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比现在高出200百万分之多(约415 ppm),这将导致温度升高大约六摄氏度或华氏10.8度。

除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外,暮光地带的鱼类生物量可能比海洋其他部分的总和还要多,而且它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脊椎动物物种——钻光鱼的家园。尽管暮光地带的鱼由于尺寸小且外形奇特,不太可能最终弄出现在人们的饭桌上,但它们的确为金枪鱼和剑鱼等经济上重要的大型鱼类以及鲨鱼、鲸鱼、海豹、企鹅和海鸟等其他顶级捕食者提供了食物。

暮光地带的生物丰富,是为商业捕鱼活动的诱人目标。海洋暮光带的动物可以被收获来生产鱼粉,以支持迅速发展的水产养殖业,并为保健品市场提供鱼油。由于暮光带主要位于不受管制的国际水域中,因此人们担心其潜在资源可能受到不可持续的开采。

研究小组希望,该报告将有助于决策者,例如将于今年春天在纽约举行会议的联合国代表,继续制定一项关于公海海洋生物养护和可持续管理的新的国际协定,在个别成员国管理的沿海水域以外的地区。

霍格兰德强调,我们需要仔细考虑可能会影响暮光地带的动物及其宝贵的生态系统的未来行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收益或损失。如果我们要朝着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目标迈进,就必须提高科学认识。

(编译 刁何煜)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1. 1 孙天旭 贾庆国:美国处理海洋权益与领土争议的实践与成因
  2. 2 庞中英:在全球层次治理海洋问题-关于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3. 3 国内首家海洋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在深圳成立
  4. 4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分中心揭牌
  5. 5 中国海洋领域重要机构
  6. 6 国际海洋组织
  7. 7 中国发布首个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
  8. 8 中国海岛逾1.1万个已建成涉岛保护区194个
  9. 9 9600个!我国首次摸清全国陆域入海污染源
  10. 10 2017年青岛海洋环境公报发布
  1. 1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在亚北极太平洋调控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变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2.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菖蒲海草床修复和改善海底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取得新进展
  3. 3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阐明海洋灾害水母横裂生殖过程中微生物作用机制
  4. 4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在分子印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检测蓝藻爆发指示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5. 5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技术》正式出版
  6. 6 我国高校研制出新型聚酯海水淡化材料
  7. 7 上海海洋大学发明智能软体仿生鱼
  8. 8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全球中尺度涡对海洋盐度的影响
  9. 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印度季风区降水触发西北太平洋极端海洋热浪的物理机制
  10. 10 深海冷泉微生物天然产物研究取得新进展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