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Advanced Manufacturing & Materials Information Network,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搭平台促集群化发展 安徽人工智能产业领先一个“声”位

编译者:冯瑞华发布时间:2022-7-25点击量:28 来源栏目:观点评述

九州巡礼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安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为安徽发展擘画了蓝图、指引了航向。

  面向未来,安徽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强省战略、科教兴皖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连续5年产值、企业数量增长率超过30%……这就是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工智能(AI)重要产业基地——中国声谷过去5年展现出的“声谷速度”。

  中国声谷以平台战略不断打造产业新优势,形成了覆盖智能语音、类脑智能、智能写作等领域的成熟技术开放平台。

  安徽将依托中国声谷等重要战略平台布局,建设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先行区和战略高地,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的远期目标,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抢先布局,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在安徽合肥,说起人工智能,就会让人想到这个城市的新地标——中国声谷。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AI重要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已先后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等11项“国字号”荣誉,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能听会写”的智能鼠标、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机、可测睡眠质量的智能穿戴手环……走进合肥高新区中国声谷体验中心,展现在眼前的产品科技范儿十足。

  2015年,这些刚入驻中国声谷的首批科创企业,其产品和公司发展大多处于“路演”阶段。缺资金、没市场,技术应用不成熟,科创企业面临着产品怎么做、怎么卖等一连串的共性问题。

  “借力中国声谷搭建的各类平台,我们用半年不到的时间,将演示文稿软件(PPT)中的智能鼠标变成了‘能听话会打字’的产品。”安徽咪鼠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冯海洪说。

  “人工智能时代千帆竞发,充满机遇与挑战。”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为了让人工智能惠及更多人,早在2010年,科大讯飞就在业界率先发布了讯飞开放平台,全面开放业界领先的核心技术,为软硬件开发者降低集成门槛,为企业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支持开发者创业。目前,讯飞开放平台已开放493项AI产品,聚集了337.3万开发者团队,总应用数150.1万,链接了超420万的生态伙伴,累计覆盖终端设备数超33亿。

  “我们做了一个测试,当场让4个开发者用这个平台来开发应用,晚上7点半开始,8点半就要现场展示成果。最初开发软件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后来变成几周,现在1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这就使得开发者的效率获得了极大提升、成本也相应降低。”刘庆峰说。

  制造中心、营销平台、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平台、投融资平台……中国声谷通过建设各类产业服务平台,形成对创新项目的虹吸效应。

  目前,中国声谷已建成语音开放平台、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平台、自然语言理解(NLP)开放平台、智能写作平台、智能办公平台等18个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正逐渐完善。其中,类脑智能开放平台汇聚了180项全球先进的工程算法及170项高价值数据集。

  “平台建设关乎产业发展,所以平台战略更要精准卡位、抢先布局。”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声谷项目在省、市、区三级协同调度与推进下,匹配产业优质资源,聚焦产业核心,已在人工智能领域抢先“一个身位”。

  集群建设,跑出产业“加速度”

  激光显示技术在北京冬奥会上一展“雪屏幕”的魔幻炫彩;空中成像技术让人们点一点空中图像,就能操控电梯、挂号取号、调节冰箱温度;类脑智能技术孕育出首位变电站“全科医生”,实现全天候智能巡检……每年举办的“世界声博会暨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已经成为一场人工智能产业盛会,吸引了成百上千的企业参与其中。

  根据2021年“世界声博会暨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现场公布的数据,过去一年,开发者团队数量增速达69%;参与团队数量增速达146%,40%来自新一线城市,87%是30岁以下的创业者;有60%的开发应用属于工业生产制造领域,人工智能正在为工业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你看这几台机器,像不像人的眼睛、耳朵、鼻子,这是我们的电力‘全科医生’,掌握着‘望闻问切’四大技能。”在位于中国声谷的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展厅,该公司董事长刘海峰介绍说,机器通过包含AI芯片的视觉系统能“看”清变电站周围环境;变电站出现异常过热会释放有害气体,机器能非常灵敏地“闻”到这些有害气体;机器还可以通过“听”变电站运行发出的声音,判断其运行效率、状态;再加上类脑边缘盒子,可以对所有的状态信息进行实时处理。

  2021年,合肥人工智能集群集聚企业达846家,同比增长23.2%;全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815亿元,增速约21.1%,其中智能语音产业规模突破185亿元,占全国该产业总产值的64.9%。

  中国声谷相关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目前中国声谷的人工智能智慧教育产品已为全国32个省5万所学校超1亿师生提供了服务;智医助理已在安徽、江苏、浙江等26个省市开展实际应用,同时覆盖了全国200余家三级医院。

  协同创新,打造产业新地标

  资本的力量是中国声谷在集聚了技术、人才与配套设施等创新要素后的发力点。中国声谷通过与基金、银行、担保、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搭建起“线上+线下”多元化的创新金融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中国声谷的各类金融服务平台已通过信用贷款、融资租赁、发债、担保等多渠道支持基地内企业做大做强,累计帮助200余家企业获得超过17亿元的融资。此外,中国声谷围绕多领域展开对AI赋能型产业生态的投资,先后扶持了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咪鼠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淘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扶持生态企业约15000家,平台孵化企业170家,战略投资企业近100家。

  2021年4月,中国声谷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启动“四院一谷”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各自在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

  前不久,科大讯飞在机器学习预防和防止流行病全球挑战赛等国际大赛中荣获7项世界冠军;一项研究成果荣获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发明专利《语音识别方法及系统》获“中国专利金奖”,实现了安徽省5年来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此外,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首次实现对猕猴全脑的微米级分辨率三维解析,使灵长类脑图谱绘制成为可能。

  目前,中国声谷聚集了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重点实验室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0家。

  “未来,中国声谷会紧随国家战略,在省区市协同推进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软件服务业处处长余要火表示,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化主体的竞合,将锻造出中国声谷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打造世界级产业地标”的宏伟愿景。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