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WHOI科学家解码鳉鱼抗污染基因

编译者:马丽丽发布时间:2016-12-14点击量:194 来源栏目:科研动态

进化往往是沿海鱼类从人类改变的、致命的环境压力下自救的一种方法。近日,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大西洋鳉鱼的这种超乎寻常的耐受力的复杂遗传基础。此项研究发表在12月9日的《Science》期刊上,由美国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合作完成。

当环境的变化超出了许多其他物种的进化速度时,鳉鱼在被污染的东海岸口却呈现出惊人的耐受。这些鱼已经适应了那些本该杀死它们的有毒工业污染物,它们可以耐受比那些敏感鱼类高8000倍的有毒污染物浓度。虽然鳉鱼并没有太大商业价值,但它们是其他物种的一种重要食物来源和环境退化的一个指示物。

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的生物学家Mark Hahn和Sibel Karchner自1995年开始即对新贝德福德港鳉鱼的多氯联苯(PCBs)耐受性进行了研究。多氯联苯和其他工业化学物质不容易降解,因此将使相关的酶系统和上百个相关基因持续激活,最终损害鳉鱼和杀死它们的胚胎,“这种遗传反应通路的持续刺激对这些鱼是有害的,就像人类体内过度激活的免疫反应一样”。而PCB耐受性的鳉鱼的这种反应通路却是一直关闭的,使它们在本该致命的环境下得以生存。

为了研究这种适应性的遗传基础,研究小组分别从4个未被污染和4个被污染的地方取了近400条鳉鱼,对其基因组进行了测序。通过基因组分析在污染区的鳉鱼基因组中鉴定了上百个“热点”区域,研究中发现了多个最强的热点都出现在4个耐受性鱼群中,其中包括很多先前已确定的、是潜在的过激反应途径基因。研究者表示,这并不是某一个基因造成的耐受反应,而更是所有通路中的一组基因的结果。

这项研究对人类的意义在于为今后揭示赋予某些特殊化学物质耐性的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释人类和其他物种的遗传差异对环境污染物的敏感性差异。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1. 1 孙天旭 贾庆国:美国处理海洋权益与领土争议的实践与成因
  2. 2 庞中英:在全球层次治理海洋问题-关于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3. 3 国内首家海洋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在深圳成立
  4. 4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分中心揭牌
  5. 5 中国海洋领域重要机构
  6. 6 国际海洋组织
  7. 7 中国发布首个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
  8. 8 中国海岛逾1.1万个已建成涉岛保护区194个
  9. 9 9600个!我国首次摸清全国陆域入海污染源
  10. 10 2017年青岛海洋环境公报发布
  1. 1 联合国粮农组织讨论水生生态系统恢复
  2. 2 全国首个国家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发布
  3. 3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利用微塑料全检新技术揭示大洋海山生境中微塑料的深海环境行为
  4. 4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阿拉伯海低氧区研究工作中取得新进展
  5. 5 海洋生态环境预警监测研究室针对福岛来源放射性污染物在副热带西北太平洋中的长期输运和向南海的入侵方面取得新进展
  6. 6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揭示大西洋热含量快速增加的新机制
  7. 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揭示南大洋上层热含量年代际变率物理机制
  8. 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揭示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机制
  9. 9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揭示轮胎磨损微粒老化增加其颗粒及渗滤液对微藻的毒性
  10. 1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南海夏季风爆发后涡动能增长停滞现象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