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赤道太平洋温跃层内混合理论研究取得进展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20-8-4点击量:52 来源栏目:科研动态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王凡研究组在物理海洋学专业期刊Journal Physical Oceanography 发表了关于赤道太平洋温跃层混合研究论文“On the formation of a subsurface weakly sheared laminar layer and an upper thermocline strongly sheared turbulent layer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interplays of multiple time scale equatorial waves” (赤道东太平洋次表层的一弱剪切层流层和温跃层的一强剪切湍流层的形成机制——多时间尺度赤道波动的相互作用)。

该研究采用“赤道波动诱导的剪切与赤道流系剪切的相互作用可在特定波动位相产生强混合”的理论方法,提出不同动力类型、不同垂直模态、不同时空尺度的赤道波动可经由其各自诱导的剪切和层结组合而导致在不同深度上形成失稳或固稳结构,解释了困扰学界十多年的一个赤道上层复杂混合结构,即在被认为最稳定的温跃层中心附近观测到了强湍流混合层,而在被认为是不稳定的次表层却存在着稳定的层流层。该成果从理论上进一步证实了作者之前提出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温跃层深处普遍存在着强混合的观点。 

温跃层内持续强混合的存在,对热带太平洋热量在三维方向再分配具有重要作用。本结果可为改进数值模拟和ENSO预报提供有益参考。本工作受国家基金委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等项目资助。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