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发的自主新型GNSS浮标首次在国家重大海洋工程应急保障中应用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24-5-13点击量:2193 来源栏目:重要资讯

近日,为保障“海基二号”海上安装和联调期间的作业安全,受中海油委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乔方利研究员团队基于国产GNSS浮标和自主海浪模式开展了南海流花海域涌浪监测与精细化预报工作,相关成果保障了国家重大海洋工程海上顺利安装,取得圆满成功。

总重量近37000吨的“海基二号”是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这是亚洲首次在超过300米的海域进行固定式导管架安装作业,安装成功和运行将刷新作业水深、高度、重量等多项亚洲纪录。在海上安装过程中,涌浪直接影响到导管架扶正和上部组块吊装的海上作业,甚至导致了作业停滞。

受作业方紧急委托,现场监测工作于2024年4月份开展,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GNSS浮标提供风浪和涌浪有效波高、周期、波向等海浪参数的实时、高频度监测结果。GNSS浮标在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测大科学计划(OSF)支持下研制成功并量化生产,利用新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技术,实现了海浪观测及数据实时传输功能,具有超低成本、高精度、智能型等特点,观测并实时传输海浪、海水温度、表层海流、大气水汽含量等关键要素。新型定位技术无需额外的精密差分,从而节省了浮标等海面载体的通讯成本与精密差分修正服务成本。该浮标基于自主研发传感器单元、集成技术和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成果,全部自主可控,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由于其超低成本和高精度优势,有望推动世界海洋观测技术的第四次革命。

现场GNSS观测与预报相结合,进而显著降低了海浪模式24小时预报误差,探索出了一条提高海上施工安全保障能力的科技支撑之路,具有重大应用意义。涌浪预报方面,采用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海浪模式MASNUM,可提供工程海域未来5天涌浪预报结果。

本次涌浪应急监测和预报保障得到了施工方的高度评价,把观测与预报系统密切结合形成高技术支撑保障能力,是国产GNSS浮标在应用场景的一次突破性拓展,直接为大型海洋工程安全作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功示范。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1. 1 孙天旭 贾庆国:美国处理海洋权益与领土争议的实践与成因
  2. 2 庞中英:在全球层次治理海洋问题-关于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3. 3 国内首家海洋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在深圳成立
  4. 4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分中心揭牌
  5. 5 中国海洋领域重要机构
  6. 6 国际海洋组织
  7. 7 中国发布首个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
  8. 8 中国海岛逾1.1万个已建成涉岛保护区194个
  9. 9 9600个!我国首次摸清全国陆域入海污染源
  10. 10 2017年青岛海洋环境公报发布
  1. 1 联合国粮农组织讨论水生生态系统恢复
  2. 2 全国首个国家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发布
  3. 3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利用微塑料全检新技术揭示大洋海山生境中微塑料的深海环境行为
  4. 4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阿拉伯海低氧区研究工作中取得新进展
  5. 5 海洋生态环境预警监测研究室针对福岛来源放射性污染物在副热带西北太平洋中的长期输运和向南海的入侵方面取得新进展
  6. 6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揭示大西洋热含量快速增加的新机制
  7. 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揭示南大洋上层热含量年代际变率物理机制
  8. 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揭示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机制
  9. 9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揭示轮胎磨损微粒老化增加其颗粒及渗滤液对微藻的毒性
  10. 1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南海夏季风爆发后涡动能增长停滞现象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