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利用生态学特征可修复濒临灭绝的牡蛎礁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22-4-29点击量:30 来源栏目:关注岛礁

尽管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全球范围内的牡蛎礁损失了85%,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一项为期15年的研究显示,牡蛎礁的未来并不一定是暗淡的。修复后的牡蛎礁可以在大约6年内与天然牡蛎种群数量相匹配,并在此后维持种群数量。研究人员表示,修复确实可以促进受到威胁的沿海栖息地的快速恢复,并有助于扭转几十年来的退化局面。

这项研究是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弗吉尼亚海岸保护区长期生态研究站点进行的,NSF资助全美和世界各地的LTER站点,以研究生态系统在几年到几十年内的变化。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保护通讯》(Conservation Letters)期刊上。

牡蛎礁是由铰链壳软体动物组成的沿海聚集体,沿着沙洲和泥泞的潮滩形成,在水边形成轮廓,起到防止侵蚀的作用。随着海平面上升,礁体也会上升—如果它们是健康的话。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牡蛎疾病,牡蛎礁一直在减少。由于栖息地的严重损失,许多野生牡蛎种群已被认为“功能性灭绝”。

在牡蛎礁得以保留或恢复的地方,海水会变得越来越清澈。与其他牡蛎和双壳类软体动物一样,这些滤食性动物会吸收周围的水,消耗浮游生物、淤泥和碎屑,让水体变得清澈。科学家们注意到牡蛎作为一种环境补救措施的附加值,通常可以减轻肥料渗漏或意外泄漏的影响。牡蛎礁也为螃蟹和鱼类提供栖息地,支持沿海渔业。研究人员表示,虽然防止栖息地丧失是首要任务,但这项研究结果表明,修复后的牡蛎礁可以在十年内赶上天然牡蛎礁。(张灿影 编译)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