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Nature Communications刊发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细菌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新进展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20-1-26点击量:307 来源栏目:科研动态

2020年1月15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张玉忠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题为“A predator-prey interaction between a marine Pseudoalteromonas sp.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 ”(海洋假交替单孢菌与革兰氏阳性细菌之间的一种新型捕食相互作用)的研究论文,张玉忠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细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无处不在,在海洋营养物质循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菌的死亡是细菌种群控制和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再循环的重要过程。除了病毒和原生生物导致的细菌死亡外,掠食性细菌对其它细菌的捕食也是导致细菌死亡的重要因素。目前蛭弧菌和类蛭弧菌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捕食已见报道。但是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分别占海水和沉积物中细菌总数14%左右和25%左右的革兰氏阳性菌是否也存在着被细菌捕食的过程。

作者从海洋沉积物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菌Pseudoalteromonas sp. strain CF6-2。该菌株能通过II型分泌系统分泌金属蛋白酶Pseudoalterin,并利用Pseudoalterin杀死多种具有不同肽聚糖(PG)组成类型细胞壁的革兰氏阳性菌。Pseudoalterin能与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糖链结合,并降解肽聚糖的肽链,裂解细胞壁,导致细胞死亡。这一过程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包括肽聚糖来源的D-氨基酸,可以被CF6-2菌株利用并支持其生长。更为奇特的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中的主要组分甘氨酸或甘氨酸寡肽是Pseudoalterin表达和分泌的诱导物。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海洋细菌之间的这种新型捕食-被捕食相互作用可能在海洋中广泛存在,并可能代表革兰氏阳性细菌死亡及海洋微生物食物环中营养物再循环利用的一种新机制。

该论文由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英国University of Warwick和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 Tasmania等单位的相关学者合作完成,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706207, 91851205)、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4067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鳌山人才”卓越科学家专项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9-14133-x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1. 1 孙天旭 贾庆国:美国处理海洋权益与领土争议的实践与成因
  2. 2 庞中英:在全球层次治理海洋问题-关于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3. 3 国内首家海洋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在深圳成立
  4. 4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分中心揭牌
  5. 5 中国海洋领域重要机构
  6. 6 国际海洋组织
  7. 7 中国发布首个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
  8. 8 中国海岛逾1.1万个已建成涉岛保护区194个
  9. 9 9600个!我国首次摸清全国陆域入海污染源
  10. 10 2017年青岛海洋环境公报发布
  1. 1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在亚北极太平洋调控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变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2.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菖蒲海草床修复和改善海底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取得新进展
  3. 3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阐明海洋灾害水母横裂生殖过程中微生物作用机制
  4. 4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在分子印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检测蓝藻爆发指示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5. 5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技术》正式出版
  6. 6 我国高校研制出新型聚酯海水淡化材料
  7. 7 上海海洋大学发明智能软体仿生鱼
  8. 8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全球中尺度涡对海洋盐度的影响
  9. 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印度季风区降水触发西北太平洋极端海洋热浪的物理机制
  10. 10 深海冷泉微生物天然产物研究取得新进展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