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基于深度学习的全球浮游植物色素浓度反演研究获新进展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23-5-27点击量:145 来源栏目:科研动态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晓峰课题组在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反演全球浮游植物色素浓度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遥感领域顶级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F=13.85)。

浮游植物不仅是海洋的初级生产者,更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载体,其群落结构关系到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是了解海洋动力过程驱动生态演变的重要指示因子。浮游植物的色素浓度,是其分类及分析其群落结构的重要依据。利用海洋光学遥感可以获取浮游植物色素浓度相关的光学吸收信息,但受海水光学特性多变和浮游植物光学吸收过程中“打包效应”的影响,难以在全球范围内同时反演多种浮游植物色素浓度。

该研究基于长期搜集的现场HPLC数据和MODIS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全球浮游植物色素浓度匹配数据集,首次实现全球海洋范围17种浮游植物色素浓度的反演,并据此获得不同浮游植物类群在全球海洋的分布情况。

论文的深度学习模型构建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海水中其它物质对浮游植物色素浓度反演的影响,利用残差网络和多尺度金字塔结构,来实现多种色素浓度同时反演时复杂非线性关系的获取和多尺度特征学习。该全球浮游植物色素浓度反演模型可用于研究长时序海洋浮游植物类群的变化过程,揭示海洋大尺度动力过程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研究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可有效反演大时空尺度下的浮游植物色素浓度,从而分析全球海洋的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在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期间,原核生物占主导地位的海域从180°E向东延伸到150°W。2003年至2021年,原核生物丰度与厄尔尼诺强度呈正相关,但与整个浮游植物群落的丰度呈负相关。

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海洋所高级工程师李晓龙,共同作者包括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硕士研究生杨艺和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Joji Ishizaka,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研究员李晓峰。

文章信息:

Xiaolong Li, Yi Yang, Joji Ishizaka and Xiaofeng Li*. (2023). Global estimation of phytoplankton pigment concentrations from satellite data using a deep-learning-based model.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94, 113628.

https://doi.org/10.1016/j.rse.2023.113628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1. 1 孙天旭 贾庆国:美国处理海洋权益与领土争议的实践与成因
  2. 2 庞中英:在全球层次治理海洋问题-关于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3. 3 国内首家海洋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在深圳成立
  4. 4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分中心揭牌
  5. 5 中国海洋领域重要机构
  6. 6 国际海洋组织
  7. 7 中国发布首个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
  8. 8 中国海岛逾1.1万个已建成涉岛保护区194个
  9. 9 9600个!我国首次摸清全国陆域入海污染源
  10. 10 2017年青岛海洋环境公报发布
  1. 1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在亚北极太平洋调控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变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2.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菖蒲海草床修复和改善海底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取得新进展
  3. 3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阐明海洋灾害水母横裂生殖过程中微生物作用机制
  4. 4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在分子印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检测蓝藻爆发指示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5. 5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技术》正式出版
  6. 6 我国高校研制出新型聚酯海水淡化材料
  7. 7 上海海洋大学发明智能软体仿生鱼
  8. 8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全球中尺度涡对海洋盐度的影响
  9. 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印度季风区降水触发西北太平洋极端海洋热浪的物理机制
  10. 10 深海冷泉微生物天然产物研究取得新进展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