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首次定量化揭示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引起的海洋次表层环流变异规律和动力学机制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20-1-14点击量:1835 来源栏目:科研动态

日前,《地球物理学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海洋所王凡研究组在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流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的响应新进展,首次定量化揭示了MJO引起的海洋次表层环流变异规律和动力学机制。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环流系统对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热量、水文分布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该环流系统多尺度变异规律及其动力学机制,对于探索热带西太平洋内部洋流结构、揭示海气相互作用机理、提高模式预报准确度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对于热带西太平洋环流变异的研究多集中于易于获得卫星观测数据的表层流系统,而同样至关重要的次表层流(水深范围300-600米)因为观测数据难以获得,所以研究比较薄弱。

海洋所王凡课题组在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环流系统演化方面已经深耕多年,其在热带西太平洋布放的多套潜标阵列,已经获取了长达15个月的上层1000米温度、盐度和流速等连续宝贵记录。基于这些资料,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次表层流NSCC和NESC的变异规律。研究发现:秋季时,表层NECC增强并发生南移,次表层NSCC和NESC也随之增强。该次表层流的增强特征与表层NECC的南北移动紧密相连,其根本原因是海盆尺度风场强迫的第一斜压Rossby波向西传播。而在年际变异上,El Ni?o事件能够引起NECC增强和南移,以及NESC的减弱,导致次表层具有更加复杂的垂直结构,从而表现出与表层流不一致的变异(Song et al. 2018)。

MJO是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周期为30~60天的主要向东传播的大气振荡,能够引起大气强烈对流和西风爆发现象,进而影响ENSO发生。在以上认识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猜想MJO变异也一定会对次表层流的变异有所贡献。为研究该问题,研究人员使用热带西太平洋仅有的2套长达5年(2014-2018年)的潜标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次表层流同样具有相似的周期为20-90天的季节内振荡,并且该信号与大气MJO有关。MJO引起表层NECC在西风爆发之前(后)增强(减弱),其信号可以影响到水深600米,造成次表层流的变化幅度与平均流的量值相当。进一步的观测分析和模式实验证实:MJO通过引起西风爆发,激发出海洋Rossby波,从而引起次表层流的变异(Song et al. 2019)。

研究成果揭示了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环流对大气MJO的响应过程,首次发现大气MJO对深层环流的影响可达水深600米,定量给出了MJO引起的深层环流的变异振幅,并指出西风爆发期间海洋环流的季节内变异主要与MJO引起的风场有关。虽然研究利用宝贵的潜标数据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然而人们对次表层流的变异规律依然知之甚少。因此,提高深层现场观测尤其是高空间分布率的潜标长时间观测非常必要。

本研究成果以宋丽娜助理研究员为第一作者、王凡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Deep Sea Research Part I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以及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等联合资助。

参考文献:

Lina Song, Yuanlong Li, Fan Wang, Jianing Wang, Chuanyu Liu, 2018. Subsurface structure and variability of the zonal currents in the North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Ocean. Deep Sea Research Part I., 141, 11-23, doi.org/10.1016/j.dsr.2018.09.004.

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67063718301699

Lina Song, Yuanlong Li, Chuanyu Liu, Fan Wang, Jianing Wang, 2019. Observed Deep-reaching Signatures of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in the Ocean Circulation of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46, 10.1029/2019GL085606.

链接: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19GL085606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1. 1 孙天旭 贾庆国:美国处理海洋权益与领土争议的实践与成因
  2. 2 庞中英:在全球层次治理海洋问题-关于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3. 3 国内首家海洋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在深圳成立
  4. 4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分中心揭牌
  5. 5 中国海洋领域重要机构
  6. 6 国际海洋组织
  7. 7 中国发布首个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
  8. 8 中国海岛逾1.1万个已建成涉岛保护区194个
  9. 9 9600个!我国首次摸清全国陆域入海污染源
  10. 10 2017年青岛海洋环境公报发布
  1. 1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在亚北极太平洋调控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变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2.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菖蒲海草床修复和改善海底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取得新进展
  3. 3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阐明海洋灾害水母横裂生殖过程中微生物作用机制
  4. 4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在分子印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检测蓝藻爆发指示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5. 5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技术》正式出版
  6. 6 我国高校研制出新型聚酯海水淡化材料
  7. 7 上海海洋大学发明智能软体仿生鱼
  8. 8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全球中尺度涡对海洋盐度的影响
  9. 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印度季风区降水触发西北太平洋极端海洋热浪的物理机制
  10. 10 深海冷泉微生物天然产物研究取得新进展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