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温差较大的地方,珊瑚礁白化程度有所降低

编译者:mall发布时间:2018-5-8点击量:53559 来源栏目:关注岛礁

珊瑚礁白化是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证据。近日,研究人员称虽然珊瑚正在大规模死亡,但也显示出恢复的可能,并指出了在珊瑚生存和恢复中至关重要的线索。该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野外观测表明,珊瑚礁的白化过程存在异质性或斑块性,这意味着不同珊瑚对热应力的反应不同。有些物种比其他物种更具有耐热性,并且在珊瑚礁的某些位置,在水温升高的情况下,珊瑚更易继续生存下去。

为了得出这个结论,研究人员分析了近几十年在全世界118个地点收集的野外数据,包括澳大利亚附近的大堡礁和印度洋、太平洋、加勒比海和红海的遗址。研究人员称,卫星图像是为我们提供大图片和长期海洋健康预测工具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些航天器每周只收集一次或两次的数据,还不足以清楚地揭示海洋每天和每小时的变化情况,因此本研究采取了更频繁实地观测。研究小组发现,在有更高频温度变化的珊瑚礁区域(即白天水温升高,夜间下降)不容易发生白化。与原先认为的,珊瑚作为热敏感生物更易受温度的变化影响的结果相反。研究发现,每天温度的变化会使珊瑚在热应激事件发生时变得更强、更有抵抗力。这些珊瑚的存在可能为珊瑚礁恢复提供可能,研究人员称还需要进一步确定这些超级珊瑚的栖息地点,以便使这些地区免受渔业和发展的影响。

(信息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海洋科学快报》2018年第16期)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