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WHOI研究显示海洋酸化对珊瑚生长影响显著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20-9-3点击量:99 来源栏目:关注岛礁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怀疑海洋酸化正在影响珊瑚骨骼构建能力,但要将酸化的影响与同时影响珊瑚生长的海洋温度变暖的影响分离开来,一直是个挑战。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海洋酸化对世界上一些标志性珊瑚礁的珊瑚生长影响显著。研究人员通过研究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大堡礁和中国南海的两个珊瑚礁,指出这些珊瑚礁的骨骼密度显著减少,主要原因是由于自1950年以来这些珊瑚礁周围水域的酸度增加。该研究已于8月27日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上。

论文第一作者Weifu Guo指出,这项研究第一次明确地检测和归因了海洋酸化对珊瑚生长的影响,证明海洋酸化对大堡礁和中国南海的主要造礁珊瑚物种的生长有显著影响。随着未来几十年海洋酸化的进展,这些影响可能会加速。论文合著者、WHOI科学家Anne Cohen表示,全球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有三分之一被海洋吸收,导致海水pH值较工业化时代平均下降0.1个单位,这种现象被称为海洋酸化。海洋酸化已经导致海水中碳酸盐离子的浓度下降20%。诸如珊瑚等依靠碳酸钙形成骨骼的动物,正面临着海洋pH值持续下降的危险。海洋酸化悄无声息地削弱珊瑚的强度,就像骨质疏松症影响人类骨骼健康一样。

研究人员分析了已发表的关于孔珊瑚骨骼的数据,并结合了太平洋中部礁石的孔珊瑚的三维CT扫描图像。通过研究1871年、1901年和1978年的珊瑚骨骼档案,确定了珊瑚的年生长率和骨骼密度,并将这些信息、珊瑚礁的历史温度和海水化学数据输入到一个模型中,以预测珊瑚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的反应。研究发现,从1950年左右开始,海洋酸化导致大堡礁(13%)和中国南海(7%)的孔珊瑚的骨骼密度显著下降。但是在珊瑚礁不受污染、过度捕捞和陆地径流影响的凤凰群岛和太平洋中部,海洋酸化对同类型的珊瑚没有影响。

研究人员指出,虽然全球范围内海洋酸化的最大驱动因素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来自陆地的污水和径流会加剧这种影响,导致珊瑚礁附近的海水pH值进一步降低。大堡礁和南海珊瑚骨骼密度的下降主要归因于海洋酸化和径流的共同作用。太平洋中部海洋保护区的珊瑚礁迄今为止没有受到这些影响。这种方法为确定海洋酸化对世界各地珊瑚礁的影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即专注于礁石系统保护,通过减轻本地影响并保护礁石。

(冯若燕 编译)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