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海洋塑料正在改变海洋生物栖居模式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21-12-17点击量:187 来源栏目:科研动态

沿海植物和动物开启一种依赖塑料污染在开放海洋中生存的新方法。12月2日发表在《科学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道了在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数百英里外的垃圾带生长的沿海物种。

表面洋流将塑料污染从海岸带入到旋转的洋流捕获漂浮物的区域,这些漂浮物随时间积累形成了海洋塑料环流。世界上至少有五个被塑料污染的环流,或称“垃圾带”。位于加州和夏威夷之间的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拥有最多的漂浮塑料,在超过61万平方英里的区域内覆盖着估计有7.9万公吨塑料漂浮。虽然“垃圾带”这个词用得不准确,大部分污染都是微塑料,小到肉眼无法看到,但像网、浮标和瓶子这样的漂浮物也会被卷入环流,携带着附着上面的沿海生物。

研究人员称这些区域为“Neopelagic”。2011年日本海啸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几年里,有近300个物种残骸随着海啸漂流过太平洋,之后研究人员开始怀疑沿海物种可以利用塑料在开放的海洋中存活很长一段时间。但到目前为止,在公海上发现塑料上沿海物种的证据还很少。研究人员创建了模型,预测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中最有可能堆积塑料的地方。在COVID-19大流行的第一年,研究人员设法从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中收集了103吨塑料和其他碎片,并进行了物种分析。结果发现许多沿海物种,包括海葵、水螅和虾状片脚类动物,不仅依靠海洋塑料生存,而且是茁壮生长。

对海洋研究人员来说,这种“新开放”群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范式转变。研究人员表示,到目前为止,公海还不适合沿海生物居住,部分是因为栖息地的限制,另一部分因为那里是食物荒地。但新发现表明这两种观点并不总是成立的。现在塑料提供了栖息地。研究人员仍在猜测,究竟是因为塑料本身像一个礁石,吸引了更多的食物来源,还是因为塑料本身进入了环流中现有的生产力热点。

公海上原本存在的很多本土物种,也以漂浮的碎片为栖息地。新物种的到来可能会破坏公海几千年来稳定的海洋生态系统。它们争夺空间,也在争夺资源,甚至形成物种入侵威胁,而人们对这些知之甚少。研究人员估计,到2050年,全球累积塑料垃圾将超过250亿公吨。由于气候变化,地平线上的风暴更猛烈、更频繁,预计更多的塑料将被推向大海。长期被忽视的塑料污染副作用可能很快就会改变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系统。(张灿影 编译)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