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利用水中残留的DNA揭示珊瑚礁鱼群分布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22-4-29点击量:27 来源栏目:科研动态

热带珊瑚礁色彩斑斓、物种丰富。据统计,珊瑚礁是世界上多达8000种鱼类的家园。然而,由于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珊瑚礁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其赖以生存的鱼的种类和分布位置还没有准确量化。原因之一是由于许多鱼类生活环境非常隐秘,或者生活在公海,很难被发现。为了记录一个地区鱼类的存在,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主要依靠潜水员的目测观察(或人工捕捞)。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采用一种被称作环境DNA法(eDNA)的新方法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这种方法的思路是,生物将其遗传物质或部分遗传物质留在水环境中,研究人员只需在一个地点采集水样,分离其中的DNA片段,并对其进行排序。然后,他们将这些序列与来自可靠鉴定标本的参考DNA序列进行对比,从而确定一个物种是否出现在相应地点。

2017年和2019年,研究人员在5个热带海洋地区的26个地点收集了226个水样。他们分离并分析了DNA,然后将其纳入相应的物种范畴。使用eDNA方法,研究人员发现珊瑚礁鱼类的多样性比传统的调查方法要高出16%。这些新物种的发现十分关键,它们通过浮游幼虫阶段或在夜间迁徙到珊瑚礁区,并积极参与到珊瑚礁的功能当中。所以,这些鱼类在生态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往往被低估。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物种都可以同样容易地用eDNA记录,如濑鱼(唇鱼科))或小鳍鱼(小鳍鱼科)。由于以往的研究中存在空白,在水样中发现的相当一部分eDNA尚未确定其来源。为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方法,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对更多的鱼类进行DNA测序,并将数据输入参考数据库中。(刘思青 编译)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