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深海地震同震形变机制成果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24-4-14点击量:178 来源栏目:科研动态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张凯博士后作为第一作者,山东科技大学阳凡林教授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吴自银研究员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完成的论文《Complex tsunamigenic near-trench seafloor deformation during the 2011 Tohoku–Oki earthquake》在Nature 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

2011年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1级强震,地震引起的大海啸致使超过15000人丧生,并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泄漏等严重灾害。然而,诱发大规模海啸的深海海底同震形变特征尚未明晰,导致海啸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深海地震同震形变观测对于研究海啸的预警与防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限于深渊海域的严苛环境,近场海底形变观测数据非常匮乏,导致近海沟处的同震形变特征这一关键信息仍知之甚少。

针对上述科技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波束误差统计精化处理的海底形变分析方法,消除了海沟深渊区域复杂水声环境噪声干扰,并对日本东北大地震的海沟处地形同震形变特征与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主震区靠近海沟处的同震形变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水平方向上,海底滑动位移幅度达30米,并向海沟方向消减。由此引发的海底同震抬升效应引起了强烈海啸,且海底抬升幅度亦沿向海沟方向呈现减弱趋势。然而,该趋势在背冲逆断层附近发生反转,转而表现为向海沟增长的特征。上述发现中,海底水平滑移与海床抬升幅度的显著背离大异于经典的地壳弹性形变模型,揭示了海沟处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增生楔状体在地震中产生的显著塑形同震形变效应。该效应在海底同震抬升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为进一步揭示俯冲型地震中的大规模海啸诱发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基于研究区丰富的多波束海底地形重复测量资料的深入分析,研究团队所提出的分析方法为回溯深海同震地形变化提供了一种高效的途径,可对海底稀疏分布的近场监测数据形成有效补充。审稿人认为本文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对研究海底地震及海啸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项成果也为现代海洋测绘技术揭示地球科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新典范。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28066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830540& 41930535)等项目的联合资助。

论文引文:Zhang, K., Wang, Y., Luo, Y., Zhao, D., Wang, M., Yang, F.*, Wu, Z*. Complex tsunamigenic near-trench seafloor deformation during the 2011 Tohoku–Oki earthquake. Nat Commun 14, 3260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8970-z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1. 1 孙天旭 贾庆国:美国处理海洋权益与领土争议的实践与成因
  2. 2 庞中英:在全球层次治理海洋问题-关于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3. 3 国内首家海洋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在深圳成立
  4. 4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分中心揭牌
  5. 5 中国海洋领域重要机构
  6. 6 国际海洋组织
  7. 7 中国发布首个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
  8. 8 中国海岛逾1.1万个已建成涉岛保护区194个
  9. 9 9600个!我国首次摸清全国陆域入海污染源
  10. 10 2017年青岛海洋环境公报发布
  1. 1 联合国粮农组织讨论水生生态系统恢复
  2. 2 全国首个国家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发布
  3. 3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利用微塑料全检新技术揭示大洋海山生境中微塑料的深海环境行为
  4. 4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阿拉伯海低氧区研究工作中取得新进展
  5. 5 海洋生态环境预警监测研究室针对福岛来源放射性污染物在副热带西北太平洋中的长期输运和向南海的入侵方面取得新进展
  6. 6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揭示大西洋热含量快速增加的新机制
  7. 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揭示南大洋上层热含量年代际变率物理机制
  8. 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揭示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机制
  9. 9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揭示轮胎磨损微粒老化增加其颗粒及渗滤液对微藻的毒性
  10. 1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南海夏季风爆发后涡动能增长停滞现象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