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2016年第6期]情报条目详细信息

编译者:马丽丽发布时间:2016-12-29点击量:179 来源栏目:海洋科技快报

12月19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选择与“十二五”一脉相承,在前期发展基础上根据科技创新前沿发展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将“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的“7大领域24个重点方向”合并增补为5大领域8大产业,将“壮大”作为未来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的核心要务。

《规划》确定的八方面发展任务有:一、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发展,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二、促进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引领中国制造新跨越。三、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步伐,培育生物经济新动力。四、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壮大,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五、促进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创造引领新消费。六、超前布局战略性产业,培育未来发展新优势。七、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放发展,拓展国际合作新路径。

通过梳理,《规划》中有5个方面发展任务中提出了对海洋领域的规划,主要集中在海洋工程设备、深远海和极地海域工程、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能、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区和海洋产业服务等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一、促进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引领中国制造新跨越

1、做大做强卫星及应用产业方面,《规划》提出面向海洋领域政府部门业务管理和社会服务需求,开展智慧海洋等典型区域和卫星综合应用示范。

2、增强海洋工程装备国际竞争力方面,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向深远海、极地海域发展和多元化发展,实现主力装备结构升级。(1)重点发展主力海洋工程装备。加快推进物探船、深水半潜平台、钻井船、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海洋调查船、半潜运输船、起重铺管船、多功能海洋工程船等主力海工装备系列化研发,构建服务体系,设计建造能力居世界前列。(2)加快发展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突破浮式钻井生产储卸装置、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存和再气化装置、深吃水立柱式平台、张力腿平台、极地钻井平台、海上试验场等研发设计和建造技术,建立规模化生产制造工艺体系,产品性能及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加强关键配套系统和设备研发及产业化。产学研用相结合,提高升降锁紧系统、深水锚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水下钻井系统、柔性立管深海观测系统等关键配套设备设计制造水平,大力发展海洋工程用高性能发动机,提升专业化配套能力。

3、提高新材料基础支撑能力方面,《规划》提出促进特色资源新材料可持续发展,其中提出发展海洋生物来源的医学组织工程材料、生物环境材料等新材料,加快制定海洋防腐材料配套标准。
二、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步伐,培育生物经济新动力
《规划》中提出构建生物医药新体系,提出发展海洋创新药物,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海洋中药产品,推动试剂原料和中间体产业化,形成一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规划》还提出加速生物农业产业化发展,开发一批新型农业生物制剂与重大产品,其中提出深度挖掘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海洋生物功能制品,开辟综合利用新途径
三、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壮大,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规划》提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多种形式的新能源综合利用。突破风光互补、先进燃料电池、高效储能与海洋能发电等新能源电力技术瓶颈,加快发展生物质供气供热、生物质与燃煤耦合发电、地热能供热、空气能供热、生物液体燃料、海洋能供热制冷等,开展生物天然气多领域应用和区域示范,推进新能源多产品联产联供技术产业化。加速发展融合储能与微网应用的分布式能源,大力推动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基础设施、运营模式及政策支撑体系。
四、超前布局战略性产业,培育未来发展新优势
《规划》中还提出在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四个重点核心领域的超前布局战略。空天海洋领域,《规划》提出了发展新一代深海远海极地技术装备及系统的规划。建立深海区域研究基地,发展海洋遥感与导航、水声探测、深海传感器、无人和载人深潜、深海空间站、深海观测系统、“空—海—底”一体化通信定位、新型海洋观测卫星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大力研发深远海油气矿产资源、可再生能源、生物资源等资源开发利用装备和系统,研究发展海上大型浮式结构物,支持海洋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培育海洋经济新增长点。大力研发极地资源开发利用装备和系统,发展极地机器人、核动力破冰船等装备。
五、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规划》提出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根据各地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因业布局、因时施策,加快形成点面结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调共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规划》中提出壮大一批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的要求,其中提到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和海洋经济;围绕福州、厦门等重点城市,推动海峡西岸地区生物、海洋、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
《规划》还提出了包括完善管理方式、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加强人才培养与激励等6方面的体制机构和政策体系完善措施。在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方面,《规划》提出加强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提出面向建设海洋强国,适应军地海洋资源调查、海域使用、海洋观测预报、海洋环境保护和岛礁建设需求,发展军民两用高性能装备和材料技术。在加大金融财税支持方面,《规划》提出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发展一批为飞机、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等产业服务的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公司。
《规划》中还对69个重点任务制定了分工方案,其中国家海洋局分工负责9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主要为海洋工程装备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发展工程、新材料基础支撑能力、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惠民工程、生物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工程、生物能源发展模式、先进环保产业、空天海洋等重点超前布局战略性产业、国际合作机制建立和推动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服务的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公司。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