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重要资讯

重要资讯共计 797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我国首个渔业大模型“范蠡大模型1.0”发布 2024-06-28

6月15日,我国首个渔业大模型“范蠡大模型1.0”在中国农业大学发布。该模型可实现渔业多模态数据采集、清洗、萃取和整合等,将为渔业养殖工人、管理经营者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全面、精准的智能化支持。 大模型是指具有大规模参数和复杂计算结构的机器学习模型。在渔业中,大模型可以利用深度学习和数据驱动的方法,分析海量的养殖数据,揭示其中的规律和关联性。随着社会发展和水产养殖业转型,渔业大模型越来越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范蠡大模型1.0”由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李道亮带领团队联合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三家运营商,以及全国主要水产院校和科研机构研发。 该模型以27种鱼虾蟹贝主养品种水产文本语料为主,辅以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多模态数据,形成大规模渔业专业知识语料库,通过深度学习架构、预训练和微调、参数共享与注意力机制、提示工程等技术,完成了渔业多模态数据采集、清洗、萃取和整合等,实现了丰富的渔业养殖知识生成,以及水、饵、病、管等多方面多元化的预测、分析和决策。 范蠡大模型1.0”分为请问我、请听我、请看我、请决策4个模块,分别代表文本、语音、视频、物联网决策4种场景。针对准确监测和评估鱼类的健康状况和体重异常耗时费力,且可能对鱼类造成伤害的问题,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开发了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鱼类体重估计模型,可基于摄像头实时捕捉水下鱼类图像和优化构建的深度神经网络算法,自动完成像中鱼类目标的检测和定位。通过提取形状、颜色、纹理等多维度特征,以非接触方式实现对鱼类体重的实时、准确估算,同步完成生长及健康状态监测显著,提升了测量效率,并减少对鱼类的干扰。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点击量:0

2 科研人员攻克海藻胶生产新技术 2024-06-28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一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牵头完成的“卡拉胶海藻资源功效挖掘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荣获山东省技术发明奖等奖。 我国是卡拉胶原料生产大国。目前卡拉胶产品消费量快速增加,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传统海藻加工生产是高耗水、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实现绿色生物制造、发展精深加工可以延伸卡拉胶产业链,是发展高端生物医药产业的关键环节。 海洋一所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团队创立以鲜海藻为原料生产海藻胶的新技术,显著降低了传统生产所需海藻晾晒和存储等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该团队研发了卡拉胶海藻植物空心胶襄和软胶囊,从根本上解决动物明胶软胶存在的重金属超标、异味大、易粘连、保质期短易与药物反应等诸多安全性隐患,已申报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在国内外药品和保健品行业推广应用。团队还创制了新型分子结构的硒化卡拉胶产品并制定了硒化卡拉胶国家标准,以此构建了富硒功能食品产业链,实现海洋生物产业、农业种养业和功能食品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近年来,海洋一所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团队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生物医药与生物制品新产品创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科技成果,在20多家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企业建成生产线30多条,创制出海洋生物医药与生物制品新产品30多个,开发海藻硒多糖等海洋保健食品22个,研制海藻胶植物空心胶和海植物软胶等药用辅料5个。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点击量:0

3 2023年北海区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 2024-06-28

6月19日,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发布《2023年北海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结果显示:近年来北海区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部分区域生态状况有所改善,生态保护初见成效。 公报以北海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数据为基础,全面呈现了北海区海洋生态格局和状况,述了盐沼、海草床、牡蛎礁、泥质海岸、砂质海岸、河口、海湾等典型海岸带生态系统状况和变化趋势,总结了绿潮、赤潮和局地性生物暴发等海洋生态灾害发生情况。 公报显示:北海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等种类组成和多样性指数均处于稳定状态,生境状况无明显变化,局部海域呈富营养化状态。海草床生态系统状况为优良,盐沼生态系统状况为中等及以上,河口和海湾生态系统状况基本稳定。黄河口、辽河口等典型生态系统状况持续向好,西太平洋斑海豹等珍稀濒危生物种群逐步恢复,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2023年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均较2022年有所减少,绿潮和局地性生物暴发等生态问题依然存在。 近年来,北海局会同沿海各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综合利用卫星、无人机、船舶、浮标、雷达等监测手段,建立了“天-空-海-岸”四位一体的预警监测体系,完成8大类、36项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全面完成黄河口、渤海湾和曹妃甸海草床等68个海洋典型生态系统的监测、评价和预警工作,基本摸清北海区海洋生态系统分布格局,逐步握典型生态系统现状和演变趋势,有效应对海洋生态风险和问题,为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点击量:0

4 联合国粮农组织讨论水生生态系统恢复 2024-06-24

近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联合国生态系统修复十年倡议共同举办网络研讨会,讨论如何根据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量化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的“恢复面积”,以及生态系统恢复面临的挑战和潜在解决方案。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恢复项目需考虑连通性,基于人工智能和卫星图像的一致性监测方法至关重要,当地社区参与恢复工作是成功的关键。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点击量:22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