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综合资讯共计 4,018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研究揭示印尼北苏拉地块揭示多板块交互作用规律 2024-05-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赵明辉研究团队联合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印尼万隆技术学院、西澳大利亚大学以及浙江海洋大学,使用布设在苏拉威西岛上的流动地震台数据,合作研究了多俯冲系统交互作用下上地幔变形模式,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地学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固体地球》(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olid Earth),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曹令敏(第一作者)、剑桥大学博士吕川川和浙江海洋大学博士何小波为共同通讯作者。 印尼苏拉威西岛北部的北苏拉地块具有独特地质特性,处于多板块俯冲交界地带,新生代构造活动频繁,是研究地幔流动和岩石圈变形的热点区域。 研究人员利用地震学方法—剪切波分裂技术,对近震S波和远震S波,以及SK(K)S波形数据进行了详尽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北苏拉地块周边的地震各向异性特征与多板片俯冲交互作用密切有关。首先,研究发现桑义赫板块和苏拉威西海板块的俯冲过程中,都显示出典型的地幔楔对流现象,然而苏拉威西海板块的地幔楔对流模式受其弧形板块形态的显著影响。在Tomini湾,研究人员观察到与北苏拉威西海沟走向斜交的快波方向,推测可能是两个板块俯冲相互作用的结果。另外,苏拉威西海板块俯冲形成的地幔楔在其最南端呈现出东西向的快波方向,这暗示了可能是由南部隐没的苏拉板块的阻挡产生。 以上发现为理解印尼北苏拉地块复杂多俯冲系统下的上地幔变形提供了宝贵的地震学依据。未来,这类基于地震学的深入研究有望为地壳稳定性预测和灾害防范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太重大项目(郝天珧-9185821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国艾萨克牛顿信托基金和英国全球挑战研究基金等共同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Cao,L.,Lü,C.,He,X.,Rawlinson,N.,Hao,T.,Widiyantoro,S.,Supendi,P.,Zhao,L., Yuan,H.,Zhao,M.,Qiu,X.,Rafie,M.,Alfian A.,Sahara,D.(2024).Mantle flow induced by the interplay of downgoing slabs revealed by seismic anisotropy beneath the Sula Block in eastern Indonesia.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olid Earth,129,e2023JB028110.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9/2023JB028110 查看详细>>

来源: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点击量:0

2 联合国“海洋十年”致力于扩大全球海洋观测系统 2024-05-21

联合国“海洋十年”将扩大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纳入为核心挑战内容,并专门成立海洋观测系统(挑战7)工作组。工作组成员金卡纳强调,计划旨在发展海洋观测系统,响应和快速满足用户需求,并沿着价值链进行整合,基本海洋变量是确定观测优先次序和推进观测系统的关键因素。此外,该工作组将扩大海洋观测的优先领域、建立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跨部门多样化伙伴关系、优化协调跨平台观测等确定为优先事项。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海洋信息网 点击量:4

3 澳大利亚珊瑚礁的快速恢复为修复海洋带来希望 2024-05-21

在历经一个世纪的功能性灭绝之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海岸线的珊瑚礁成功修复。阿德莱德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称,2020年底,沿着南澳大利亚最繁忙的海岸线建造了14个石灰岩巨石礁,这一栖息地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变成一个繁荣的海洋大都市。这种恢复速度表明,即使是严重退化的海洋系统也可以保持潜在的韧性,能够通过有效的恢复工作实现快速的环境恢复。这为世界各地海洋生态系统的未来带来希望。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海洋信息网 点击量:3

4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南海珊瑚中新兴和传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相关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4-05-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丘耀文研究员团队揭示了南海典型珊瑚礁区珊瑚中新兴和传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NBFRs、PBDEs、DPs、PAHs、OCPs和PCBs)的组成、含量及其潜在来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环境科学主流期刊Chemosphere上。 全球变暖、海洋酸化和化学污染,正在威胁着珊瑚的生长甚至生存,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珊瑚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典型的POPs,包括多环芳烃(PAHs)、传统POPs(如: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和新兴的有机污染物(如:多溴联苯醚(PBDEs)、得克隆(DPs)和新溴代阻燃剂(NBFRs),这些有机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难于降解,并且具有亲脂性,易于通过食物链(网)的传递,在生物体内累积而危害生物体,特别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的健康。我们在南海西沙群岛永乐环礁和海南的三亚湾鹿回头岸礁海区,采集了43个珊瑚(12属、20种)样品,分析了其中88个有机污染物。结果表明:珊瑚中∑16PAHs、∑23OCPs、∑34PCBs、∑8PBDEs、∑2DPs和∑5NBFR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0.7±34.6、5.20±5.10、0.197±0.159、3.30±3.70、0.041±0.042和36.4±112 ng g-1 dw,其中,PAHs和NBFRs是含量最丰富的有机污染物,它们可能是未来珊瑚生长的危险污染物;与其它海区珊瑚中的污染物含量相比,南海珊瑚中的POPs含量相对较低;此外,南海块状的滨珊瑚(Porites)中POPs(PBDEs除外)的含量显著高于枝状的鹿角珊瑚(Acropora)和杯形珊瑚(Pocillopora);枝状的珊瑚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相对容易吸附更多的污染物,而块状珊瑚具有较致密的结构、更易保留污染物。 该研究获得了较为系统的南海珊瑚中POPs污染数据,特别是卤化阻燃剂(HFRs,包括PBDEs、DPs和NBFRs),填补了南海珊瑚中的相关研究空白,结果还可作为HFRs的基线调查数据。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南海珊瑚中POPs的科学认识。 本研究得到国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实验室人才团队项目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Yao-Wen QIU*,Jun LI,Mei-Xia ZHAO,Ke-Fu YU,Gan ZHANG,2024.The emerging and legacy persistent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corals of the South China Sea.Chemosphere,359(2024)142324.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hemosphere.2024.142324 查看详细>>

来源: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点击量:2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