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综合资讯共计 4,025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研究揭示全球俯冲作用如何影响地幔蛇纹石化程度 2024-06-05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帆研究员团队,联合林间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高翔、中山大学副教授蔡晨和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周志远,在俯冲板块地幔蛇纹石化程度控制因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地学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副研究员张江阳为第一作者,研究员张帆为通讯作者。 俯冲作用是水向地球深处输送的主要机制,这个过程对板块构造、俯冲地震活动、弧岩浆作用以及气候变化等都具有重要影响。大洋岩石圈在海沟附近发生弯曲变形,并形成挠曲正断层。水沿着正断层进入板块深部,引起地幔蛇纹石化。因此,俯冲板块的地幔蛇纹石化与俯冲作用的水通量有密切的关系。然而目前对俯冲板块地幔含水量(或地幔蛇纹石化程度)的具体控制因素和机制尚不清楚。 科研人员利用过去二十年全球海沟地区的地震数据,深入探讨了板块年龄、挠曲曲率和沉积物厚度等因素对上地幔顶部地震波速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板块的年龄增长,其挠曲变形区域的应力屈服深度受到限制,而板块曲率则直接决定这一深度的实际表现。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俯冲板块浅部的水平伸展应变量,进而显著影响了地幔上层的蛇纹石化程度。有趣的是,沉积物厚度较大的地区,地幔的地震波速下降趋势相对较小,显示出沉积覆盖对于地幔蛇纹石化的抑制作用。 通过对全球各地海沟的地震波速结构进行详尽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俯冲板块的变形与地幔蛇纹石化程度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线性相关性。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板块构造过程中的水循环动态,也为估算俯冲板块的含水量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这项研究从板壳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阐明了板块年龄和曲率对地幔蛇纹石化的控制机理,并揭示了沉积覆盖作用对地幔蛇纹石化的阻碍效应,对估算俯冲板块含水量、地幔蛇纹石化程度以及理解俯冲带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研究地球内部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人才项目和广州市科学基金项目等支持。 文章信息:Zhang,J.,Zhang F*.,Lin,J.,Gao,X.,Cai,C.,Zhou,Z.(2024).Mantle serpentinization of subducting plate are controlled by combined effect of plate age and bending curvature.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640:118799.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2821X24002322 查看详细>>

来源: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点击量:0

2 研究称沿海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能力被低估 2024-05-27

由瑞典于默奥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发现,沿海生态系统在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方面的重要性被严重低估。研究团队分析了超过250篇科研文献,发现除了已受关注的海草床和红树林外,潮间带、峡湾、潟湖等也是重要的碳库。研究指出,虽然沿海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其经常遭受过度开发,这可能削弱其固碳能力。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上。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海洋信息网 点击量:190

3 “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陆地完工 2024-05-27

近日,山东青岛造船厂建造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实现陆地完工。据介绍,该网箱总高度71.5米,直径70米,全潜状态设计养殖水体达9万立方米,是目前我国应用海域最远、适用水深最深、养殖水体最大、功能性能最先进的深远海养殖网箱装备。该养殖网箱通过搭载自动投喂系统、水文水质气象测量系统、水下成像系统、水下补光系统及生物量监测系统等智慧化养殖设备,可实现陆海联动,搭建一体化数字化管理模式,逐步实现深远海无人养殖功能。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点击量:195

4 我国首艘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船正式列装 2024-05-27

5月24日,我国首艘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船“海洋地质二十六号”在海南省正式列装,交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使用,将有力补充我国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装备力量,为海洋与海岛(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海上工程建设及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据介绍,“海洋地质二十六号”调查船于2020年10月启动立项,2024年4月完成综合试航,是我国首艘定位于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与研究的新型多功能科学调查船,隶属中国地质调查局。该船排水量1713吨,船身总长63.5米,配员34人,自持力35天,续航力3500海里;采用双机全回转舵桨推进,配有艏侧推装置、DP1动力定位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操纵性和适航性;配备海洋工程钻探系统、静力触探系统、多套地球物理调查系统及海洋作业支撑系统等32套先进海洋地质调查技术装备,可用于海洋工程勘察、海洋能源与矿产调查、海岛(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等多门类调查研究。   下一步,“海洋地质二十六号”调查船将锚定南海,开展以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为主的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查清海岛(礁)位置、面积、开发利用与保护等现状及其变化情况,为构建自然资源日常管理所需的“一张底板、一套数据、一个平台”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探索加强海域海岛(礁)管理和开发,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点击量:205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