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综合资讯共计 4,008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多国开展极地地区海底探测和测绘 2024-05-13

近日,澳大利亚南极局首次使用“南极光”号破冰船声学仪器,测绘莫森站周边水域海底地形,以强化对南大洋水域科学研究,并提升相关水域航运安全。澳大利亚南极局测绘及空间数据部主任乌苏拉•哈里斯表示,该破冰船所获数据将用于绘制新的海底地图,以支撑澳对南大洋渔业资源、海底地形等方面研究。另外,由意大利和德国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乘坐意大利破冰船“劳拉•巴斯”(Laura Bassi)号在南极进行了考察和探测,并发现了一处新的海底火山链。该火山链位于北维多利亚地彭内尔海岸以外海域,距离德国冈瓦纳站数百千米。该火山链在海底延伸约50千米,最宽处达到15千米,高度达1000米。研究人员还在该区域发现了第二条较小的海底火山链。此外,冰岛海洋与淡水研究所启动了多波束海底地形测量项目,旨在绘制冰岛周围的海底地形。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海洋信息网 点击量:0

2 研究发现全球水下三角洲退化高风险区域 2024-05-13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压力驱动下的三角洲冲淤状态转换过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揭示了流域输沙量减少和海洋风暴加强背景下波浪在水下三角洲侵蚀过程的关键作用,阐明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水下三角洲普遍存在的隐性退化风险。 三角洲作为重要的河口海岸子系统和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带,其可持续发展被列为国际未来地球海岸计划五大“科学热点”问题之一。由华东师大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发起的“大河三角洲计划”是联合国“海洋十年”首批入选的65个行动方案之一,旨在为可持续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近年来,在气候暖化、海平面上升和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下,全球越来越多的河口三角洲出现由淤转冲的快速状态转换,其物理增长潜力和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都受到严峻挑战。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团队以江苏北部废黄河三角洲为典型研究区,综合运用历史水下地形数据、气象再分析数据、长周期沉积动力学观测以及沉积物输运和地貌演化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废黄河三角洲物源断绝后近百年来的地貌演化过程进行深入探究,揭示了波浪在水下三角洲侵蚀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发现潮汐、风、波浪耦合作用是造成三角洲出现大范围侵蚀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团队利用过去40年间全球气候再分析数据和河流输沙数据,构建优化统计指标分析全球主要三角洲的水下侵蚀风险,首次阐明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水下三角洲普遍存在隐性退化风险,并识别出在陆源沉积物输入锐减和区域性波浪增强的双重影响下,全球水下三角洲高侵蚀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东亚、地中海和墨西哥湾沿岸。 上述成果改变了以前主要依赖遥感和地表观测来评估三角洲地貌稳定性的传统认识,强调长周期水下地形地貌监测对于三角洲地貌稳定性评估的重要性,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三角洲地貌系统脆弱性评估提供了新手段。同时,研究建立的三角洲水下侵蚀风险指标体系,有望为区域性三角洲地貌研究和海岸防护提供有效分析手段。 相关成果近日以“流域输沙量减少和海洋风暴加强导致的全球水下三角洲隐性退化”为题发表于《科学进展》期刊。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点击量:0

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阿拉伯海海盆尺度盐度锋的特征以及形成机制 2024-05-13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杜岩研究员团队揭示了年周期罗斯贝波对阿拉伯海海盆尺度盐度锋形成的调制作用,相关成果以硕士生朱洁超为第一作者,张玉红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上。 北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两个海盆之间的海水盐度存在显著差异。受周边干燥气候的影响,阿拉伯海全年净失淡水,海表盐度具有副热带高盐水的特征;孟加拉湾降水丰富,且在周边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有大量的河流淡水输入,海表盐度偏低。随季节改变流动方向的季风环流引起海盆间水体交换,在局地盐度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冬季风期间,逆时针流动的季风环流系统将来自孟加拉湾的低盐水输送到阿拉伯海东南部海域,然后在阿拉伯海海盆环流的输送下实现局地盐度平衡。 本工作利用SMAP卫星观测数据集和模式结果,揭示了来自孟加拉湾的低盐水在阿拉伯海内部输送过程中形成的春季盐度锋面,并解释了其动力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风期间,在沿岸逆时针传播的下沉开尔文波的影响下,孟加拉湾的低盐度水被输送到阿拉伯海东南部海域。之后,部分沿岸开尔文波反射成为向西传播的罗斯贝波,造成传播路径上海平面高度增加,形成显著的海表面高度梯度,驱动地转流。位于南侧的西向海流将低盐水向西输送。进入阿拉伯海内部的低盐水和局地高盐水相遇,在水团交界处形成显著的盐度锋面。由于罗斯贝波的相速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低盐水的输送速率也随纬度增加而减小,盐度锋面呈现出东北-西南的走向。每年3月份,当低盐水被输送到索马里海岸附近(~5°N)时,阿拉伯海形成了横跨海盆的盐度锋面,海表锋线长度达2500公里。位于海盆中部的锋面能够维持到5月份,在西南季风爆发后逐渐向南移动并瓦解。 利用连续分层线性海洋模式(LOM)探究阿拉伯海海盆尺度盐度锋面形成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海洋第一和第二模态斜压罗斯贝波共同作用导致了阿拉伯海内部的环流调整和盐度输送。其中,第二模态的贡献超过第一模态。在阿拉伯海南部海域(56°E~75°E,9°N~11°N),第一模态斜压罗斯贝波引起的海表面高度标准差仅为第二模态的60%。 阿拉伯海的海盆尺度盐度锋面出现在热带海域,该区域的海表温度相对均匀,与副热带或高纬度海域的温度差异主导的海洋锋面有所不同。该盐度锋面横跨阿拉伯海南部海盆,并持续近一个季度的时间,可能对局地的盐度平衡和海气交换产生重要影响。 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项目等共同资助完成。 相关论文信息:Zhu,J.,Zhang,Y.,Huang,K.,Xia,Y.,&Du,Y.(2024).Modulation of annual Rossby waves on the formation of basin-wide salinity front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129,e2023JC020634.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9/2023JC020634 查看详细>>

来源: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点击量:0

4 全球珊瑚礁正在经历第四次大规模白化 2024-05-13

近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称,目前全球正在经历第四次,同时也是十年来第二次大规模珊瑚礁白化事件。随着全球海洋持续变暖,珊瑚礁白化现象越来越频繁和严重。自2023年初以来,所有热带地区均已证实珊瑚礁出现大规模白化现象,包括美国佛罗里达州、加勒比海、巴西、东热带太平洋、澳大利亚大堡礁、南太平洋大片地区、红海、波斯湾和亚丁湾。此外,在印度洋的其他地区,如坦桑尼亚、肯尼亚、毛里求斯、塞舌尔、特罗姆林、马约特岛和印度尼西亚西海岸也出现了大范围的白化现象。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等多家机构联合发布的珊瑚礁调查报告显示,2023~2024年大堡礁珊瑚白化现象极为严重,受飓风、洪水、棘冠海星暴发等影响,珊瑚礁所遭受损失影响高于往年。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点击量:0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