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Energy 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 Advanced ener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 1-4月新疆铁路发运煤炭5381万吨 同比增长21.3%
  • 耐低温自动加氢机器人“上岗”
  • 突破极限!新方法制备耐500℃超强铝合金
  • 我国科学家取得纤维电池技术新突破
  • 实施煤电机组节能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上海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发布
  • 河北:研究推动分布式新能源进入市场
  • 中国电池厂将落地泰国,投资高达300亿
  • 1
  • 2
  • 3
  • 4
  • 5
  • 6
  • 7

实施煤电机组节能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上海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发布

国际能源网获悉,4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2024-2027年)》。 文件提出,实施煤电机组节能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力争改造规模分别达到200万千瓦、700万千瓦。推动老旧风电、光伏发电设备更新和高耗能变压器改造。推动存量自用非智能充电桩升级替代,力争完成2万个。推进燃气老化管道更新改造2500公里,每年实施燃气立管改造10万户。 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为方向,促进绿色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开展工业企业“百一”行动,大力推进工艺系统升级改造、推广节能高效产品、淘汰落后设备、优化节能管理等,实现工业用能年节能1%。加快推动本市石化化工、钢铁行业流程优化和提质改造。 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数据中心集约化建设,合理控制总量规模,重点支持具有重要功能的智能算力数据中心。提升项目能效准入门槛,新建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25。加快既有数据中心升级改造,将规模小、效益差、能耗高的小散老旧数据中心纳入产业限制和淘汰目录,加大高效制冷技术和新能源推广应用力度,力争改造后能源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4,实现年节能量5万吨标准煤以上。 原文如下: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2024-2027年)》的通知 沪府发〔2024〕5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上海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2024-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24年4月23日 上海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2024-2027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发〔2024〕7号)要求,强化标准引领和政策保障,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转型,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智能水平,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力争到2027年,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十个领域设备更新和汽车、家电、家装等四类消费品以旧换新走在全国前列,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推动开展设备更新 (一)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更新。加大力度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全面完成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加快推动智能制造设备、医疗设备、检测设备、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扩大应用,推动新材料中试及应用。着力推动高端智能装备首台套、软件产品首版次、新材料首批次等示范应用。加强创新产品在政府采购实施单位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的推广应用,鼓励国有企业加大创新产品采购比重。(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各区政府) (二)推动用能设备绿色低碳更新改造。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为方向,促进绿色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开展工业企业“百一”行动,大力推进工艺系统升级改造、推广节能高效产品、淘汰落后设备、优化节能管理等,实现工业用能年节能1%。加快推动本市石化化工、钢铁行业流程优化和提质改造。(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 (三)推进数据中心绿色低碳改造。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数据中心集约化建设,合理控制总量规模,重点支持具有重要功能的智能算力数据中心。提升项目能效准入门槛,新建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25。加快既有数据中心升级改造,将规模小、效益差、能耗高的小散老旧数据中心纳入产业限制和淘汰目录,加大高效制冷技术和新能源推广应用力度,力争改造后能源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4,实现年节能量5万吨标准煤以上。(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 (四)推动能源电力设施升级改造。实施煤电机组节能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力争改造规模分别达到200万千瓦、700万千瓦。推动老旧风电、光伏发电设备更新和高耗能变压器改造。推动存量自用非智能充电桩升级替代,力争完成2万个。推进燃气老化管道更新改造2500公里,每年实施燃气立管改造10万户。(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各区政府) (五)加快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实现全市自来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全覆盖,推进700公里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300个老旧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推动开展节水改造。推进400公里排水管网修复改造,全面完成雨污混接改造并建立长效监管运维机制。持续提升生活垃圾回收体系,推动8000余个生活垃圾投放点专项更新,480座环卫压缩站和10座中转站升级改造。推动地下管线、桥梁隧道等城市生命线工程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建设。有序更新城市基础设施设备,重点实施城市快速路(含越江桥梁隧道)、中心城区防汛泵站、市管信号灯系统和路灯等基础设施的设备更新改造。加快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智能化改造。(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市绿化市容局、市公安局、市房屋管理局,各区政府) (六)推进建筑领域设备升级改造。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重点推广高效空调设备、可再生能源系统、外墙保温材料、节能门窗等,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200万平方米,其中平均节能率15%及以上的建筑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滚动实施投入使用超过15年的老旧住宅电梯安全评估和分类更新改造,有序推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房屋管理局、市机管局,各区政府) (七)加快交通领域设备淘汰更新。加快推进交通工具电气化、低碳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环卫、邮政以及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等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原则上全部使用新能源车。推动国四柴油车、国二非道路移动机械提前淘汰,并鼓励进行新能源化更新。结合农业生产需求,加快推进老旧农业机械提前淘汰更新。持续引导老旧高污染高耗能船舶加快退出市场。支持开展绿色甲醇等新燃料船舶、智能船舶试点,加快内河运输纯电动船舶应用推广。(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委、市绿化市容局、市机管局、市国资委、市邮政管理局,各区政府) (八)提升教育领域教学科研设备水平。推动高校、职业院校、中学加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配置,加快置换先进教学设备,提高教学和实训场所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落实职业院校专业实训建设标准,保质保量配置并及时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改善职业院校实习实训条件。推进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相关硬件建设,积极引导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现代化。(责任单位:市教委,各区政府) (九)推动文化旅游领域设备升级。以消除安全隐患、促进节能降碳、提升游客体验为主要方向,对接近使用年限、达到强制报废年限或安全性能下降的索道缆车、游乐设备、演艺设备等文旅设备进行更新或技术改造,推进各类文旅设施设备提升。(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局,各区政府) (十)加强医疗领域设备改造升级。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医疗机构病房、门急诊、手术室、能源保障设施改造提升,加强医疗机构既有用房适老化、便利化改造,提升医疗用房人性化、智能化水平,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各区政府) 二、持续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十一)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实施新一轮老旧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和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政策。支持各区对二手车经销商新增销售额给予一定奖励,进一步畅通车辆回收循环渠道。鼓励汽车品牌商、汽车销售企业、相关行业协会等组织开展各类汽车更新消费促进活动,依法依规淘汰老旧汽车,优化汽车消费环境,有序推进二手车出口。(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区政府) (十二)支持开展家电产品以旧换新。实施新一轮绿色智能家电补贴政策,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开设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新专区,积极培育家电销售龙头企业,完善线下家电销售网络布局,提升家电以旧换新便利化服务水平,在拆、收、送、装等各环节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各区政府) (十三)推动家装消费品换新。加强家装改造新模式推广,鼓励商场、社区向家装企业开放,搭建可装配化、微更新型的样板间,提供类型丰富的家庭整装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引导、鼓励、促进旧房装修服务、智能家居等新型消费。鼓励多渠道开展大件家具回收。丰富拓展适老化改造产品,持续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绿化市容局、市房屋管理局、市民政局,各区政府) (十四)有序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制定本市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措施并组织实施,引导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企业积极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鼓励和引导市民选用换电车型,推动老旧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加快退出使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区政府) 三、完善提升回收循环利用体系 (十五)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合理布局“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支持建设一批集中分拣处理中心,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支持耐用消费品生产、销售企业建设逆向物流体系或与专业回收企业合作,上门回收废旧消费品。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鼓励推广上门取车服务模式。鼓励电子电器、汽车等生产企业自建或与第三方合作建设智能回收、自动回收等新型回收体系,完善公共机构办公设备回收渠道。支持废旧产品设备线上交易平台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规划资源局、市绿化市容局、市机管局,各区政府) (十六)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持续优化二手车交易登记管理,促进便利交易。推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规范化,探索制定电子产品信息清除标准规范,防范泄露及恶意恢复用户信息。支持二手商品交易线上平台和线下市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区建设集中规范的车辆、家电、手机、家具、服装等二手商品交易市场和交易专区。规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为,加强二手商品市场监管和执法检查。支持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发展二手交易、翻新维修等业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各区政府) (十七)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航空发动机、船舶机械、精密仪器等产品领域高端智能再制造,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技术工艺,提升再制造加工水平。探索在风电光伏等新兴领域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业务。加快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残余寿命评估技术研发,有序推进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 (十八)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加快建设老港、临港等一批高水平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完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持续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技术水平和产业能级。推进废弃油脂、生物沼气、农林废弃物等制取生物燃料,开展报废机动车、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废旧动力电池等领域先进拆解利用技术示范推广,深入开展低价值可回收物高水平利用技术研究。探索建设符合国际标准、具有上海特色的再生材料使用情况信息化追溯系统。(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绿化市容局、市农业农村委,各区政府) 四、强化政策支撑保障 (十九)加强标准支撑。加大力度推进节能环保、产品质量安全等国家标准宣贯实施,支撑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支持相关单位对标重点领域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制修订一批能耗限额、碳排放管理、污染排放控制、再生资源利用等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推动本市产品碳足迹管理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试点。(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委、市交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 (二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各类专项资金支持,统筹用好市级建设财力、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各类相关财政资金,鼓励各区加大区级相关资金配套支持力度。推动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措施,加大绿色产品采购力度。做好税收支持政策的宣贯培训,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推广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做法。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政资金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 (二十一)强化金融支持。用好国家再贷款政策工具,发挥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加大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信贷资源倾斜。鼓励银行机构适当降低汽车贷款首付比例,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信贷额度。积极探索应用融资租赁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备更新。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深入推进“政银保担企”对接机制,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服务提供支撑。(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 (二十二)加强要素保障。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等要素保障。针对“零增地”技术改造,探索实施承诺备案制度、编制审批目录清单、建立书面承诺机制和开展项目综合验收。支持本市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稳定发展,实施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动态名单管理和1%产业用地保障制度。将生活源可回收物中转站、集散场等分类收集设施按照城市基础设施予以用地保障。(责任单位:市规划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绿化市容局,各区政府) (二十三)强化创新支撑。发挥本市高校、科研院所优势,聚焦困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和创新产品迭代等机制,强化制造业中试能力支撑,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责任单位:市科委、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 (二十四)加大推动力度。建立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机制,市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和部署推进。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方案和配套政策,充分做好政策解读,调动行业协会商会、企业、居民积极性,营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各部门和各区要加强跟踪分析,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

2024-05-06  (点击量:1)

河北:研究推动分布式新能源进入市场

国际能源网获悉,4月24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绿电绿证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 通知提出,推动增量配电网、工业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内的电力用户与国家电网营业区内电力用户按照相同交易规则(或方案)进行市场成员注册、购买绿电。逐步扩大新能源入市比例,稳步推进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新能源参与绿电交易,研究推动分布式新能源进入市场,增加绿电供给水平。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鼓励新能源企业与电力用户签订多年的长协合同。 电网企业和电力交易机构要执行绿电交易优先组织、优先调度和优先结算。同时,做好省间与省内交易衔接,对于省内富余新能源外送电量可不计入省内市场化电量范围。各市发展改革部门要推动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发挥先行带头作用,稳步提升绿电消费比例,鼓励跨国公司及其产业链企业、外向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购买绿证、使用绿电,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原文如下: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明确绿电绿证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发展改革委(局),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河北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冀北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各有关市场主体: 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支持绿色发展政策,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有序推进绿色电力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体改〔2022〕82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3〕1044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享受中央政府补贴的绿电项目参与绿电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体改〔2023〕75号)文件精神,我省自2021年9月首次开展绿电交易试点以来,积极推进绿色电力(以下简称“绿电”)交易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交易,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持续加强绿色要素保障、扩大绿电供给、健全绿色消费体系,落实《河北省2024年要素环境提升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稳妥有序推进绿电交易,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扩大绿电绿证交易规模 绿电交易是指以绿色电力产品为标的物的电力中长期交易,用以满足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等市场主体出售、购买绿色电力产品的需求,并为购买绿色电力产品的电力用户提供绿色电力证书。 各市发展改革部门、电网企业和电力交易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深入开展绿电、绿证交易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通过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等重大活动,深入开展绿证宣传和应用推广,重点对绿证纳入能耗双控政策和交易全流程等内容宣传,鼓励全社会用能单位主动承担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社会责任。推动增量配电网、工业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内的电力用户与国家电网营业区内电力用户按照相同交易规则(或方案)进行市场成员注册、购买绿电。逐步扩大新能源入市比例,稳步推进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新能源参与绿电交易,研究推动分布式新能源进入市场,增加绿电供给水平。结合我省实际情况,鼓励新能源企业与电力用户签订多年的长协合同。 二、持续提升绿电绿证交易服务水平 (一)做好市场成员注册服务。电力交易机构应为参与绿电交易的各类电力用户、售电公司和新能源发电企业提供市场成员注册服务,增量配电网、工业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等各类供电方式的电力用户,应与国家电网营业区内电力用户注册方式保持一致。 (二)做好绿电交易组织服务。电力交易机构应为市场主体参与绿电交易提供交易平台,提供绿色电力交易申报、交易结果查看、结算结果查看及确认等服务。绿电交易价格根据供需关系由市场形成,电力交易机构不得指定交易电量和交易价格,绿色电力交易成交价格应在对标当地燃煤市场化均价基础上,进一步体现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在成交价格中分别明确绿色电力的电能量价格和绿色环境价值。 (三)做好绿证交易规范服务。电网企业和电力交易机构要指导电力用户通过国家认可的交易平台购买绿证,为电力用户提供便捷服务,不得限定电力用户购买绿证的地域。电力交易机构要研究完善绿证交易方式,推动绿证交易采取双边协商、挂牌、集中竞价等方式进行。 (四)做好绿证核发划转服务。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要向国家能源局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提供相应数据,配合做好新能源企业建档立卡、绿证核发工作,及时向购买绿电的电力用户划转绿证工作。 三、强化绿电优先地位 电网企业和电力交易机构要执行绿电交易优先组织、优先调度和优先结算。同时,做好省间与省内交易衔接,对于省内富余新能源外送电量可不计入省内市场化电量范围。各市发展改革部门要推动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发挥先行带头作用,稳步提升绿电消费比例,鼓励跨国公司及其产业链企业、外向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购买绿证、使用绿电,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加强组织实施 各市发展改革部门、电网企业和电力交易机构要坚决落实国家对服务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各项要求,扎实做好绿电、绿证交易宣传推广和组织实施工作。电力交易机构要不断优化提升绿电交易组织、交易结算、信息披露、平台建设等工作,按要求做好绿电绿证交易及绿电消费情况的汇总分析工作,每月8日前,将相关情况报我委。我委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违规组织专场交易、随意调整交易结果、干预信息公开等干扰市场的行为,采用通报、约谈等方式督促其整改。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4月24日

2024-05-06  (点击量:1)

储氢难题获得革命性技术进展,氢能行业或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4月24日,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在京召开了一场备受瞩目的“纳米碳镁基固态氢存储材料”新产品鉴定会,此次会议严格按照《中国气体行业新产品新技术鉴定管理办法》规程,对上海铼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纳米碳镁基固态氢存储材料(储氢棉)”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鉴定评审。 我国多位行业顶级权威专家均莅临现场,鉴定会旨在对产品的主要性能、技术水平、投产可行性、实用价值、市场前景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关键要素进行深度剖析与综合评估。与会专家秉持严谨求实、客观公正、科学民主的原则,经过深入研讨和集体审议,最终共同形成了肯定的权威鉴定结论。 经鉴定,上海铼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纳米碳镁基固态氢存储材料(储氢棉)”以其卓越性能通过权威评审,在储氢量、氢动力学性能等方面表现出色,指标位于全球优秀行列,这一产品的成功研发,为氢能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打开全新局面,预示着整个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鉴定会现场,专家们纷纷发言,对储氢棉的卓越性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一致认为该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据了解,面对氢气储存这一世界性难题,上海铼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纳米碳镁基固态氢存储材料(储氢棉)”采用了超微颗粒制造技术,通过氢核外电子轨道跃迁,成功将氢由气态转变为固态,显著提升了单位容积的储氢量,从根本上一举破解了传统储氢方式面临的密度低、压缩难、易燃易爆、安全隐患大、氢脆、材料特殊化要求高等问题。其非晶态皮米级超微储氢金属颗粒的独特结构,进一步赋予了材料高效稳定的电子轨道跃迁能力,显著提升了储氢效率与安全性。并且,储氢棉在充放氢过程中的热能转移量小,大大简化了储氢系统产业化难度,避免了配备热能回收转移装置的需求。同时,其放氢自我能耗低,扣除自耗后,有效储氢量极高,进一步提高了其经济性和实用性。 在鉴定会上,专家们还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了充分对比。对比分析显示,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同类别产品中,“纳米碳镁基固态氢存储材料”均展现出显著优势,储氢棉的储氢质量密度和体积密度均远超国际目标值,综合评估指标远超美国能源部DOE 2025年的目标值,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储氢棉同样表现出卓越的性能优势。 据悉,上海铼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储氢棉已于2024年1月24日通过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的储氢性能测试,其储氢量、氢动力学性能均表现出优越的性能指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该技术现已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目前已初审通过。 综上,随着氢能首次作为前沿新兴产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上海铼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纳米碳镁基固态氢存储材料(储氢棉)”的成功研发,在技术上成功攻克储氢难题将引领行业发展,也正顺应了国家重点政策的导向与市场亟待需求,其不仅为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全球氢能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储氢棉凭借其卓越的技术性能、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经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鉴定,已充分证明其在固态氢储存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有望打破氢能源大规模应用的瓶颈,更为我国乃至全球的清洁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而此次新产品鉴定会的成功召开,也是标志着储氢棉的研发和应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着该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广泛应用,氢能行业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成为推动能源革命与绿色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入到氢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来,共同推动我国氢能产业迅速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2024-04-29  (点击量:1)

突破极限!新方法制备耐500℃超强铝合金

轻质高强耐热铝合金是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需求日益迫切的基础材料。记者4月30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材料学院何春年教授团队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界面置换”分散策略,成功实现了约5纳米的氧化物颗粒在铝合金中的单粒子级均匀分布,制备的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在高达500℃的温度下仍具有史无前例的抗拉强度(约200兆帕)与抗高温蠕变性能。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材料》上。 据介绍,传统铝合金高温下力学性能急剧下降,300℃以上服役性能已达瓶颈。300℃抗拉强度小于200兆帕,500℃抗拉强度小于50兆帕。对于当前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最为关注的300—500℃温度区间,铝合金使役时出现的力学性能迅速衰退,成为大动力/大功率工作条件下制约结构设计、影响服役安全的关键短板。 目前,提高铝合金耐热性能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升析出相的热稳定性;另一条出路是引入高稳定性的陶瓷相纳米颗粒。相比于前者,陶瓷颗粒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大于1000℃)与弹性模量,因而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变形稳定性。 其中,氧化物陶瓷颗粒由于具有优良的强度、热传导、耐高温、耐氧化、耐腐蚀、低成本等特性,备受研究者青睐。何春年介绍,研究者在众多金属体系(如铁、铜、镍、钼等)中通过原位合成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思路实现了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 “然而,以上实现弥散分布的原理是基于氧化物颗粒在基体内溶解—析出,或是液相混合后将金属前驱体还原成金属基体,对于与氧反应活性高、不可化学还原的轻金属材料如铝、镁、钛等,上述方法则无法适用。”何春年说。 如何在铝合金中实现纳米氧化物弥散强化进而改善其高温力学性能,仍是铝合金甚至轻合金体系的国际性科学与技术难题。 为此,何春年教授团队提出并通过“界面置换”分散策略,制备了5纳米级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即首先利用金属盐前驱体分解过程中的自组装效应制得了少层石墨包覆的超细氧化物颗粒,将纳米颗粒之间较强结合的化学键替换为石墨包覆层之间较弱的范德华力结合,从而使纳米颗粒之间的粘附力降低了2—3个数量级。 在此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机械球磨—粉末冶金工艺,实现了高体积分数(体积分数为8%)的单粒子级超细氧化物颗粒在铝基体内的均匀分散,并使铝合金展示出极其突出的高温力学性能与抗高温蠕变性能,其在300℃和500℃下的抗拉强度分别为420兆帕和200兆帕;在500℃和80兆帕的蠕变条件下,稳态蠕变速率为10的负7次方每秒,大幅超越了国际上已报道的铝基材料的最好水平。 该项研究揭示了超细纳米颗粒增强轻质金属的超常耐热机制,并为开发耐热高强轻质金属材料及其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重要领域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2024-05-06  (点击量:2)

我国科学家取得纤维电池技术新突破

一件柔软透气的衣服,不仅可以储存能量,还能便捷地为手机、手表等随身电子设备供电。这一曾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场景,已经变成了现实。 近日,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在高性能纤维电池及电池织物研究上取得新突破:通过设计具有孔道结构的纤维电极,实现电极与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的有效复合,团队不仅解决了高分子凝胶电解质与电极界面稳定性差的难题,还发展出纤维电池连续化构建方法,实现了高安全性、高储能性能纤维电池的规模制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主刊。 经过多年探索,复旦大学团队相继攻克“设计纤维结构获得柔软的锂离子电池”“制备高能量密度的纤维锂离子电池”两大难题;“实现高安全性纤维锂离子电池”则是该课题的“最后一公里”。科研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慧胜表示,由于纤维电池织物和人体紧密贴合,必须以高安全性的高分子凝胶电解质取代易漏易燃的有机电解质,而基于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的纤维电池要想提升储能性能,必须解决高分子凝胶电解质与纤维电极界面不稳定这一难题。 团队最终从爬山虎与植物藤蔓紧紧缠绕这一自然现象中受到启发,研究其奥秘后,设计了具有多层次网络孔道和取向孔道的纤维电极,并研发单体溶液使之渗入到纤维电极的孔道结构中,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后生成高分子凝胶电解质,与纤维电极形成紧密稳定界面,进而实现了高安全性与高储能性能的兼得。 在此基础上,团队发展出基于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纤维电池的连续化制备方法,实现了数千米长度纤维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其能量密度达到128瓦时/公斤,可有效为无人机等大功率用电器供电,同时具有优异的耐变形能力。 彭慧胜表示,通过自主设计关键设备,团队建立了以活性浆料涂覆、高分子隔离膜包覆、纤维螺旋缠绕、凝胶电解质复合以及高分子熔融封装为核心步骤的纤维电池中试生产线,实现每小时300瓦时的产能,相当于每小时生产的电池可同时为20部手机充电。 目前,团队已使用工业编织方法制备了大面积纤维电池织物。在相关工业标准下,电池织物在经受大电流充放电、过压充电和欠压放电、高温存储后没有发生泄漏、着火等事故,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电池织物在高低温、真空环境中及外力破坏下仍可以安全稳定地为用电器供电。 “这一纤维电池可应用于消防救灾、极地科考、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更多应用场景有待各方共同开拓。”彭慧胜说。

2024-05-06  (点击量:2)

专题情报

查看更多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