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 联合国呼吁推动和促进海草养护行动
  • 新研究发现全球海洋微塑料污染物快速增长
  •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完善海洋牧场行业准入退出机制
  • 欧盟新项目助力气候变化预测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深海冷泉微生物生态与进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牵头编制的《高程基准与深度基准转换技术规范》行业标准正式发布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浪潮流耦合模式在中国气象局转入业务化运行
  • 1
  • 2
  • 3
  • 4
  • 5
  • 6
  • 7

英国NOC为关键的海洋气候变化报告做出了重大贡献

来自英国国家海洋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NOC)的科学家为英国海洋气候变化影响伙伴关系(Marine Climate Change Impacts Partnership,MCCIP)最新报告做出了重大贡献,该报告展示了气候变化对英国海洋和海岸线的影响。报告分为三个主题:物理环境、生态系统变化和社会影响,来自NOC的科学家全面参与报告的编写。这些报告涵盖了一系列重要的海洋和沿海课题,包括气候变化对英国和爱尔兰风暴和海浪的影响、海水温度、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环流。 风暴和海浪研究专题的负责人Lucy Bricheno博士表示,这份报告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最新的有价值的科学建议。MCCIP风暴和海浪报告章节解释了气候变化对英国周围的风暴和海浪的影响方式。大西洋风暴的轨迹正在发生改变,英国海浪看起来变得越来越平静,但极端风暴和海浪正变得越来越强烈和频繁。 新报告中提出的证据表明,英国周围的海洋温度持续上升。新的气候模拟结果显示,在“一切照旧”的高排放情景下,预计到本世纪末,英国海岸年平均海面温度将比目前的情况上升3℃。NOC贡献的其他重要发现包括预测人类驱动气候变化引起的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弱以及海平面持续上升带来的风险。(熊萍编译)

2023-03-06  (点击量:6)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完善海洋牧场行业准入退出机制

近年来,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数量和质量都大幅提升,有效推动了水产种业、装备制造、休闲渔业等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但现代化海洋牧场作为新生事物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仍面临一些潜在风险。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九三学社中央提交了《关于完善我国海洋牧场行业准入退出机制的提案》。 九三学社中央提出,当前存在海洋牧场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准入源头监管薄弱、海洋牧场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区域性行业准入政策不够明确、海洋牧场质量安全评估技术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限制了海洋牧场功能的有效拓展和综合效益的提升。 对此,九三学社中央提出4点建议。一是尽快制定海洋牧场行业分区分类准入指导意见。明确海洋牧场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监管职责,规范地方企业海洋牧场建设,严格招商引资项目准入,推进海洋牧场功能优化和布局调整,规避潜在的系统性风险。指导沿海地市级政府发布实施由发展改革、农业农村、海洋渔业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的本地区《现代化海洋牧场行业分区分类准入指导意见》,对海洋牧场建设方式、建设规模、建设水平、功能布局、生态影响、配套设施、环境安全保障、关联产业发展、投入产出效益、财税政策支持、企业经营资格等提出具体要求。 二是严格审查认定海洋牧场企业主体经营管理资质资格。依据海洋牧场功能、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加强对海洋牧场项目企业经营管理主体资质资格审查,包括企业技术研发水平、专业人员配备、资金周转情况、规章制度建设等。制定《海洋牧场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完善海洋牧场行业企业资质管理制度。组织审查海洋牧场企业从业资格,颁发行业准入资格证,明确规定企业经营范围和业务种类。 三是规范海洋牧场综合体确权用海项目审批和技术论证。针对海洋牧场综合体确权用海项目,补充制定其工程可行性研究、海域使用论证、环境影响评价等技术要求。把海洋牧场平台建设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海洋牧场选址科学性、建设规模及建设方式合理性、功能布局合理性、区域生态风险评估、配套设施建设、产业链拓展延伸、利益冲突与环境安全等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严格审查。规范编制各类技术论证报告,建立完整清晰的海洋牧场项目申报审批制度。 四是完善海洋牧场经营管理企业主体退出机制。在现有海洋牧场示范区年度考核评价基础上,增加海洋牧场生态环境第三方监测评价和公众评估,细化考核标准,完善考核程序。探索建立海洋牧场企业激励和动态管理机制,实施企业信用评价和红黑名单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海洋牧场建设管理企业主体退出的地方性管理规定,明确退出标准和退出路径,制定相关海洋产权交易、海洋生态补偿等退出保障措施。

2023-03-18  (点击量:0)

研究认为东太平洋珊瑚礁可以存活到2060年

全球变暖正在导致珊瑚礁消失已是学界公认的事实,但科学家们认为,一些珊瑚正在通过改变它们的共生藻类群落来增强它们对高温的耐受性,这些共生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它们提供生存所需的能量。 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东部的一些珊瑚礁,包括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的太平洋海岸,在未来的21世纪60年代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珊瑚覆盖率,然而实现这一美好愿景的前提是人类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并在更大范围内遏制全球变暖,否则这些珊瑚礁将无法生存。热带太平洋东部的浅层珊瑚礁主要由波科珊瑚属的分支珊瑚组成,它们组织中的微小藻类通过吸收阳光帮助珊瑚产生生长能量,失去这些共生藻类会导致珊瑚产生白化现象。 为了更好地了解珊瑚是如何提高它们对热压力的耐受性,研究人员调查了来自巴拿马地区40多年的珊瑚礁监测数据,这是世界上同类数据中监测时间跨度最长的数据集之一。他们分析了1982-1983年、1997-1998年和2015-2016年三次海洋热浪的温度、珊瑚覆盖、白化和死亡率数据,以及最近两次海洋热浪期间藻类共生群落的数据。分析显示,1982-1983年的热浪显著减少了珊瑚礁上的珊瑚覆盖率,但1997-1998年和2015-2016年热浪的影响较为温和,特别是Pocillopora珊瑚(热带太平洋东部主要的造礁珊瑚)的反映较为显著。他们还证实,在强烈的海洋热浪期间,耐热藻类在这种特殊的珊瑚谱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使得珊瑚可以更好地承受高温。结合对未来热应激的气候预测,研究发现,主要由Pocillopora珊瑚组成的珊瑚礁以及拥有耐热藻类的珊瑚礁可以更好地生存,并在本世纪下半叶保持高水平的珊瑚覆盖率,这表明一些珊瑚礁系统可能比以往认知的更适应气候变暖。(刘思青编译)

2023-03-06  (点击量:1)

气候变化阻碍了珊瑚的快速生长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AIMS)的科学家发现,大堡礁上一些快速生长的珊瑚物种在暴露于温水中时会减慢生长速度。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研究表明,在极端热应激事件期间,它们可能会经历双重打击,即死亡率增高和生长减缓。 快速生长的珊瑚物种,例如本研究所调查的珊瑚物种,是大堡礁上的常见物种,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必要的庇护场所。但它们最容易受到海洋热浪的影响,发生白化,并且在暴风雨中破裂受损。AIMS长期监测计划最近的调查发现,北部和中部地区硬珊瑚覆盖率的增加主要由这些物种推动。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快速增长的珊瑚对珊瑚礁恢复至关重要,已经进化出完美的策略,可以在当前环境中最大化的成长。但这些初步发现可能表明,它们对更加温暖的环境适应能力有限。 这项研究首次深入研究了珊瑚生长与温度之间关系。在AIMS的国家海洋模拟器中,在19°C至31°C之间的10种不同温度下,在大堡礁中部珊瑚礁中追踪了四种珊瑚物种的生长。研究发现同一物种个体对温度的反应存在差异,而同一物种生长最快的温度非常相似。这种对温度反应的低变异性可能使珊瑚更难自然进化出更高的热耐受性。 该研究是作为珊瑚礁恢复和适应计划(简称RRAP)的一部分完成的,该计划旨在开发一个干预措施工具,以帮助珊瑚礁在气候变化中生存下来。珊瑚礁恢复和适应计划执行主任Ortiz博士表示,珊瑚礁正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在全世界努力解决减排问题的同时,必须研究和实施解决方案,不仅要保护现有的珊瑚礁及其生物多样性免受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还要帮助它们适应快速的变化。(傅圆圆编辑)

2023-02-04  (点击量:22)

专题情报

查看更多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