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海洋科技快报情报产品详情

2018年第6期  (2018-7-13 马丽丽)       全选  导出

1 英国将加强海洋保护战略 2018-07-13

英国外交大臣Boris Johnson近日在访问国家海洋中心(NOC)时,首次公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海洋保护计划——政府将把所有国际海洋工作统一纳入到一项战略规划中。 政府将同意并执行由外事与联邦办公室(FCO)主持的新国际海洋战略。响应政府首席科学顾问的建议,制定更具战略性的海洋和海事政策方针,以支持英国海洋的长期繁荣和海洋环境的长期健康。 Johnson提到,英国过去在海洋发展有着很好的经验,但是要继续把海洋发展纳入到未来计划中。他在NOC听到了海洋保护专家关于海洋保护的建议。需要加强国际海洋治理,以保护世界海洋及其生态系统,保护人员和货物安全,支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及履行环保义务。 Johnson会见了FCO基金海洋保护计划的科学家,其中的“蓝带”计划提到将在2020年前保护超过400万平方公里的英国水域。FCO于2018年4月在伦敦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CHOGM)上作出承诺,宣布为英联邦海洋经济体计划提供更多资金,并承诺政府将减少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 NOC的执行主任Ed Hill教授也提到,NOC能够接待外交大臣,也直接证明了科技对支持新国际海洋战略各方面的重要性。此外,外交大臣还与NOC以及NOC开发合作伙伴AutoNaut Ltd和ASV Global的早期职业研究人员和代表进行了会晤,期间他们进行了自主研究的海洋技术的展示交流。 (李亚清编译) 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情报网网站:http://marine.whlib.ac.cn 机构网站:http://www.whlib.ac.cn/ 邮箱:marine mail.whlib.ac.cn 电话:027-87197630 查看详细>>

编译者:马丽丽 点击量:101

2 海洋科学与技术对于有效响应海洋政策至关重要 2018-07-13

为响应有关促进美国经济、安全与环境利益的海洋政策行政命令的发布,美国海洋领导联盟的主席和首席执行官Jonathan White,发表了以下声明: 海洋可以提供很多东西,但只有更好地理解这个占地球表面71%的宝贵资源,我们才能维持并促进经济、国家、家园、食品和能源安全。美国拥有先进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必须加以利用以创造健康和富有生产力的海洋环境,从而作为全球数十亿人就业、供能、商业、食物和娱乐的来源。 这项新政策呼吁海洋、海岸和五大湖地区作为美国经济、安全、全球竞争力和幸福的基础。但这个基础取决于海洋知识、科学决策和管理、可持续利用以及海洋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效伙伴关系。美国海洋经济和安全的增长如果缺乏对海洋健康和可持续性的关注,这就好比建造一艘没有龙骨的船。海洋领导联盟(COL)期待与联邦机构和行政部门合作,确保在实施这项政策时给与科学的决策,确保海洋、沿海和五大湖区域的安全、健康、清洁和可持续。 随着这项新政策的实施,COL随时准备与联邦机构、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合作伙伴进行合作,以确保加强海洋知识和合作,这将促进符合这些优先事项的利益,同时确保海洋健康和生产力。 (冯若燕编译) 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情报网网站:http://marine.whlib.ac.cn 机构网站:http://www.whlib.ac.cn/ 邮箱:marine mail.whlib.ac.cn 电话:027-87197630 查看详细>>

编译者:马丽丽 点击量:148

3 NASA和NSF将联合开展微型浮游生物的碳循环作用研究 2018-07-13

由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组成的100多人的联合团队将于今年8月乘坐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斯克瑞普斯海洋研究所(SIO)的R/V Roger Revelle和R/V Sally Ride号前往东北太平洋,调查研究在海洋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的能够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微型浮游生物的生存情况。研究人员将利用科考船上配备的水下机器人、实验室和各种分析仪器分析探索浮游生物以及几乎没有光照的海洋物理和化学特性。 浮游植物在水中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生活在有光照的海洋上层,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从大气中进入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浮游植物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产生氧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浮游植物被浮游生物吃掉或死亡时,它们的残骸会下沉,从而将一部分碳带到深海。 目前人们对碳从海洋中的输出路径比较了解,但对不同海洋路径中碳流量的大小及其对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却知之甚少。这次联合考察的目的就是调查有多少碳从有光照的海洋上层输送到无光照的海洋区域,以及海洋生态进程对碳去向和封存的影响。这项研究对预测有多少碳经过多长时间又循环回到大气中以及又有多少碳被带到海洋深处是十分必要的。NASA的卫星记录表明这些生态进程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浮游植物作为海洋中大大小小生物的食物来源,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对海洋食物网有着深远影响。已知的海洋储汇生物学机制是“生物泵”。NASA卫星数据能够提供最上层海洋温度、盐度和叶绿素浓度等数据,这次联合考察将为浮游植物在生物泵和碳排过程中的作用提供数据支持,对规划未来卫星观测任务和技术需求有重要作用。 (张灿影编译) 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情报网网站:http://marine.whlib.ac.cn 机构网站:http://www.whlib.ac.cn/ 邮箱:marine mail.whlib.ac.cn 电话:027-87197630 查看详细>>

编译者:马丽丽 点击量:177

4 英国皇家研究船启动科考以研究低氧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2018-07-13

皇家研究船(RRS)于2018年5月23日启动一项雄心勃勃的南大西洋科学考察计划,以研究低氧区在海洋储碳中的作用。该调查的结果将有助于提高对海洋生物如何促进海洋中长期碳储存的认识。 国家海洋学中心(NOC)将带领这次考察前往南大西洋的本格拉上升流地区,寒冷而营养丰富的海水上升到海表,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大量海洋浮游植物作为食物。这项调查对于提高暮色带生命如何影响气候的理解至关重要。因为海洋100-1000米之间几乎没有光照,“暮色带”(twilight zone)浮游动物以海面下沉的浮游植物为食,致使浮游植物中的碳储存在海洋中。 目前已知,从大气到暮色带的输碳效率是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关键。然而,控制深海生物储碳效率的过程并不为人所知,这对预测它们如何影响气候变化产生障碍。 NOC科学家Stephanie Henson博士将负责此次考察,他提到,当浮游植物沉入暮色带时,会消耗水中的氧气。他们认为这个低氧环境可能会影响海洋储碳的能力。他们正在对含氧量、温度和浮游植物种群数量极不相同的地区进行考察,以发现这些性质如何影响暮色地带的碳量。 科学家一直认为生活在暮色带的动物似乎需要比供给多六倍以上的碳来生存和生长。然而,NOC科学家在《Nature》上发表的一项开创性研究认为能够平衡该地带的“碳预算”,并解释了这种差异。 该研究是海洋中上层储碳控制(COMICS)计划的组成部分,COMICS首席研究员理查德桑德斯教授补充道,这一新理论是通过NOC开发的世界领先的技术实现的。他们的沉积物捕捉器使他们能够测量固碳,比先前更接近于海水表面,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更准确地测量进入暮色带的碳量。 NOC开发的沉积物捕捉器测量在规定时间段内下沉的沉积物量。这种沉积物由于在海洋中缓慢下降,通常被称为“海洋雪”。COMICS项目期间将在不同地区使用沉积物捕捉器,使科学家能够更准确地计算进入全球海洋系统的碳量。 COMICS项目还将通过测量动物(如海蜇和磷虾)呼吸的速度,比较进入系统的碳量与生物过程在暮色带内的碳消耗量。一旦COMICS确定了对暮色带如何运作的认识,就可以开发基于直接生态测量的第一个暮色带输碳模型,然后应用于全球气候模型。 (傅圆圆编译) 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情报网网站:http://marine.whlib.ac.cn 机构网站:http://www.whlib.ac.cn/ 邮箱:marine mail.whlib.ac.cn 电话:027-87197630 查看详细>>

编译者:马丽丽 点击量:113

5 珊瑚礁每年可为人类节约数十亿美元 2018-07-13

珊瑚礁所提供的防洪效益每年价值约40亿美元,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珊瑚礁的损失正逐渐损耗着它们所带来的益处。 珊瑚礁目前是世界上约71000公里海岸线上的天然防洪屏障。为了量化珊瑚礁的货币效益,加州圣克鲁斯自然保护协会Michael Beck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分析了洪水泛滥的情况,他们的分析依赖于类似于保险行业所使用的洪水模型。该研究小组发现,如果现如今的珊瑚礁的高度降低到1米,那么近海洪水所造成的损失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每年约80亿美元。研究小组发现,在极端风暴情况下(每50-100年才会发生一次),现有的珊瑚礁提供了价值1000多亿美元的防洪效益。研究人员指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墨西哥和古巴这些国家的珊瑚礁防洪效益更大。 (刘思青编译) 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情报网网站:http://marine.whlib.ac.cn 机构网站:http://www.whlib.ac.cn/ 邮箱:marine mail.whlib.ac.cn 电话:027-87197630 查看详细>>

编译者:马丽丽 点击量:163

6 卫星追踪南极冰雪消融 2018-07-13

利兹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回顾了数十年的卫星测量数据,以揭示南极洲的冰川、冰架和海冰正在变化的原因。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6月14日出版的《Nature》杂志。 这项名为“南极冰冻圈的趋势与联系”的研究解释了冰架的减少和坍塌如何导致大陆海平面上升。尽管在卫星时代,南极洲周围的海冰总面积几乎没有什么总体变化,但如果考虑到20世纪中期的船舶观测结果,可以找到南极海冰长期减少的迹象。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冰川学家Helen Amanda Fricker对这项研究做出了贡献。她还就同一问题与人共同撰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并考虑了两种气候情景对南极洲未来的影响。Fricker提到,尽管南极洲远离大多数人类文明,它的冰盖仍在融化并流向海洋,其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越来越大,并终将对世界各地的海岸线产生重大影响。我们所选择的未来,将决定我们何时需要重建机场、城市和基础设施,以便我们能够灵活应对这些变化。 这篇题为《选择南极洲的未来》的评论文章,提出了关于2070年南极洲可能的两种情景。Fricker和其他作者是南极洲科学政策领域著名的Tinker-Muse奖获奖者,同时也是一系列学科领域包括生物学、海洋学、河学、地球物理学、气候科学与政策研究等的专家。 文中的两种情景,一种是温室气体排放仍然不受控制,另一种是采取雄心勃勃的行动来限制它们。在第一种情景下,全球海平面上升加速,海洋pH值降低改变海洋生态系统;在第二种情景下,生态系统仍然完好无损,国际治理组织共同管理来应对南极洲压力。 几十年来收集的卫星数据为未来的预测提供了基线。在利兹大学主导的对20世纪中期记录的分析中,Fricker和他的同事发现了南极冰川向海洋漂移的证据。最大的变化发生在冰架,这些非洲大陆的保护性屏障要么变薄,要么发生了坍塌。在南极洲西部,温暖的海水正在侵蚀冰架,而在阿蒙森和别林斯高森海域的冰架比上世纪90年代早期变薄18%。在南极半岛,空气温度急剧上升,冰架随着表面的融化而崩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总共有3.4万平方公里(1.3万平方英里)的冰架面积消失。 Fricker认为,虽然崩裂的冰架并没有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但影响了内陆冰:没有冰架作为自然缓冲,冰川冰川可以顺流而下,流向大海。例如在阿蒙森海,每年高达6米(20英尺)的冰架变薄引发了松岛和特威茨冰川每年加速1.5公里(1英里)。这些冰川有可能使海平面上升1米以上,现在它们被广泛认为是不稳定的。 与此同时,卫星观测提供了越来越详细的海冰覆盖图,使科学家们能够绘制出海冰的范围、年龄、运动和厚度。气候变化、大气和海洋环流、甚至冰架融化的综合效应推动了区域的变化,包括在阿蒙森和贝林加斯海海冰的减少。 来自利兹地球与环境学院的主要作者Andrew Shepherd提到,南极洲太大,无法从地面上进行观测,科研人员只有从太空观察,才能真正了解南极洲冰盖的变化趋势。来自马里兰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跨学科中心的合著者Sinéad Farrell提到,海冰的增减影响反射回太空的阳光量。区域海冰损失影响海洋的温度和循环,以及海洋生产力。 最近发射的重力恢复与气候试验后续卫星Sentinel-3号以及将于9月发射的ICESat-2号,将开始新一轮的任务,继续为研究人员提供有关冰架消失更详细的观测。 (於维樱编译) 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情报网网站:http://marine.whlib.ac.cn 机构网站:http://www.whlib.ac.cn/ 邮箱:marine mail.whlib.ac.cn 电话:027-87197630 查看详细>>

编译者:马丽丽 点击量:373

7 CSIRO科学家通过鲸鲨DNA研究揭示年龄秘密 2018-07-13

2018年6月8日,在世界海洋日的这一天,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科学家他们通过收集来自西澳大利亚宁戈罗礁鲸鲨种群的DNA样本来确定世界的年龄,同时也给出了他们测试的地点和深度的数据信息。这项工作是CSIRO和必和必拓合作的一项长达五年高达540万美元的研究合作项目中的其中一项研究成果。 众所周知鲸鱼是海中最大的鱼类,但鲸鲨的行为却非常难以捉摸。鲸鲨被吸引到宁古罗礁上来捕食,形成珊瑚礁多样的海洋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于研究海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CSIRO与必和必拓合作对鲸鲨开展广泛的研究,包括龟标、深浅水珊瑚礁调查和海洋碎片评估。 随着深浅礁研究以及监测海龟和鲨鱼的数量,CSIRO研究人员已经对珊瑚礁中发现的海洋碎片进行了量化。宁格罗礁海水和岸上的海洋碎片水平处在低水平,例如墨尔本港的海洋碎片量是宁格鲁北部海滩的500倍。不过,海洋生物(包括在宁格罗礁的鲸鲨)不会对未来的海洋威胁有免疫力。CSIRO高级科学家Richard Pillans博士介绍说他们从鲸鲨获取的遗传样本提供关键的年龄数据,可以帮助估计澳大利亚西海岸和印度洋东部的数量,并且还将使用卫星标签来追踪鲸鲨以便了解他们的行为。 CSIRO的科学家认为鲸鲨和海洋环境的潜在影响还有很多需要研究和学习的地方,通过与必和必拓之间的合作也突出了合作开发复杂海洋庇护研究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是实现可持续研究和探索的有效途径。 (陈松丛编译) 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情报网网站:http://marine.whlib.ac.cn 机构网站:http://www.whlib.ac.cn/ 邮箱:marine mail.whlib.ac.cn 电话:027-87197630 查看详细>>

编译者:马丽丽 点击量:237

8 PNAS:微生物是深海生态系统中的主要食物来源 2018-07-13

在黑暗的深海热液系统里,大量的海底微生物能够将化学物质转化为能量,供应深海生物在没有阳光的世界里生存,甚至是茁壮成长。然而,直到现在,测量海底微生物群里的生产力、氧化化学物质的速度以及它们产生碳的数量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主导的一项最新研究揭露了微生物生态系统惊人的生产力,在深海环境中微生物对食物链上层的生物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研究人员估计,每天全球深海热液系统微生物群落能够产生4000吨有机碳,这与200头蓝鲸产生的碳量相当,为几乎没有碳存量的深海环境下其它生物提供了重要食物和能量来源。该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2018年6月11日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热液喷口的微生物依靠化学合成的能量生存和生长,然后又返过来担当食物链最底端的供给者,为其它生物提供可以消耗的碳源。为了测量海底微生物群落的生产力,研究人员利用等压气密取样器(IGTs)在东太平洋隆起处一个被称为Crab Spa的热液喷口处收集了含有微生物的流体样本,该容器可以保持微生物生存的深海极端压力,防止流体里面的溶解气体泄露。实验室里,在保持着与深海环境相同的压力和温度的情况下,研究人员通过在样本中加入硝酸盐、氢气和氧气等化学物质,以测量微生物消耗特定化学物质的速率,以及它们如何有效地将其转化为生物质,这是决定微生物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参数。为做到这一点,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分析方法,即纳米稳定性同位素质谱技术(NanoSIMS),结果表明一种被称为Campylobacteria的微生物,之前被称为Epsilonproteobacteria,是主要的碳生产者,而且部分微生物在几小时内数量增长了一倍,表明深海热液喷口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海底生物圈。下一步研究人员计划测量其他热液喷口处的微生物生产力,以改进本次研究中的评估数据。 (张灿影编译) 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情报网网站:http://marine.whlib.ac.cn 机构网站:http://www.whlib.ac.cn/ 邮箱:marine mail.whlib.ac.cn 电话:027-87197630 查看详细>>

编译者:马丽丽 点击量:116

9 限定尺度数字沙箱实验模拟增生楔中的弓形应力变化 2018-07-13

沙箱数值模拟实验表明,弓形应力的存在对砂体和增生楔的变形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这项研究由日本JAMSTEC(Japan Agency for Marine-Ear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部门的Furuichi教授和同事们共同完成。 在控制大地震和海啸的产生过程中,增加的应力状态对于理解地震能量的建立和释放是很重要的。为了解增生楔的形成过程,研究人员将沙盒实验作为一种限定尺度的模型进行物理模拟,并将实验中所获得的应力状态与钻孔数据进行了比较。然而,从技术上讲,要准确掌握颗粒层中的应力状态仍然十分困难。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利用离散元素法(DEM)对限定尺度数字沙箱进行了大规模的模拟实验,用多达19亿个大小相同的沙粒来识别三维应力状态。在初始条件几乎一致的前提下,DEM模拟实验中呈现出与增生楔断层中相似的宏观尺度的波动。应力拱的形成引起了这些波动,拱的形成机制是在应力链重排过程中应力取向的不连续变化。此外,进一步分析表明,钻孔数据的原位应力定向可以是板块汇聚的区域方向或与应力拱相关的局部应力信号。 (刘思青编译) 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情报网网站:http://marine.whlib.ac.cn 机构网站:http://www.whlib.ac.cn/ 邮箱:marine mail.whlib.ac.cn 电话:027-87197630 查看详细>>

编译者:马丽丽 点击量:211

10 新研究表明南极洲最低温度接近零下100摄氏度 2018-07-13

近期发表在AGU《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南极洲冰盖顶部附近的小山谷的温度达到接近零下100摄氏度。研究人员发现,这一发现可能会改变科学家们对地球表面低温程度的认识以及是如何发生的。 通过分析来自地球观测卫星的数据,科学家于2013年宣布在南极东部高原的几个地点发现了零下93摄氏度(华氏零下135度)的表面温度,这是南极洲(包括南极)中部的一个多雪高原。新的数据表明最冷的地方实际上达到了零下98摄氏度(华氏零下144度)。这些温度是在南极极夜期间观测到的,主要是在7月和8月。 五年前当研究人员首次宣布他们发现了地球上最冷的气温时,他们确定持续晴朗天气和微风致使气温达到这个低水平。但是新的研究增加了一个转折点:不仅晴朗天气是必要的,而且空气也必须非常干燥,因为水蒸气会阻止雪表面的热量损失。 研究人员观察到南极冰盖中的小倾角或浅空洞中的超低温,其中冷、密、和下降的空气池在表面上方可以保持数天。这使得表面及其上方的空气能够进一步冷却,直到晴朗、平静和干燥的条件消散,此处的空气与大气中更高处的空气混合。 根据研究人员的数据,零下98摄氏度的气温已经基本是地球表面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了。如果气温下降到那么低,晴朗的天空和干燥的空气需要持续几天。研究人员说,如果这种环境条件持续几个星期,气温可能会再下降一点,但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2004-2016年间南半球冬季的卫星数据。他们使用了美国宇航局Terra和Aqua卫星上的MODIS仪器得到的数据,以及NOAA极地运行环境卫星上的仪器数据。研究小组还开发了一套仪器,用于在冬季最冷的地方生存和工作,同时测量雪和空气的温度。 (王琳编译) 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情报网网站:http://marine.whlib.ac.cn 机构网站:http://www.whlib.ac.cn/ 邮箱:marine mail.whlib.ac.cn 电话:027-87197630 查看详细>>

编译者:马丽丽 点击量:182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