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揭示大西洋热含量快速增加的新机制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24-6-24点击量:19 来源栏目:科研动态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团队联合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limate发表最新成果,基于观测和气候模式资料揭示了大西洋热含量增加快于印度洋-太平洋海盆的新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全球海洋热量储存格局,为提高气候模式模拟和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20世纪中期以来,大西洋存储了大量的人为热量,上层2000米大西洋的平均增暖速度几乎是印度洋-太平洋的三倍。CMIP6历史模拟捕捉到该海盆间增暖差异,并预计这一差异将持续到未来。在CMIP6模拟中,通过海表热通量变化导致的海洋热量吸收在形成海盆间增暖差异上发挥了核心作用。除了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弱的原因外,变暖背景下大气过程的变化对进入北大西洋的海表热量吸收增加也至关重要。具体而言,1980年以来北大西洋人为气溶胶浓度的降低有利于大西洋海表热量吸收的增强。此外,大气环流向极地迁移,表面风速和云量在中高纬度减少,导致中纬度海表热吸收广泛增强,形成海表热吸收的经向结构。加之各海盆的地理形状,与印度洋-太平洋相比,大西洋的中纬度相对较宽,低纬度相对较窄,地理形状效应使得大西洋海盆平均热量吸收更高。

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任秋萍博士,任秋萍与李元龙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Young-Oh Kwon研究员、杨嘉岩教授和黄瑞新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员。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物理海洋学计划等项目资助。

论文详细信息:Ren, Q., Kwon, Y.-O., Yang, J., Huang, R. X., Li, Y., & Wang, F. (2024). Substantial Warming of the Atlantic Ocean in CMIP6 Models. Journal of Climate, 37(11), 3073–3091. https://doi.org/10.1175/JCLI-D-23-0418.1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1. 1 孙天旭 贾庆国:美国处理海洋权益与领土争议的实践与成因
  2. 2 庞中英:在全球层次治理海洋问题-关于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3. 3 国内首家海洋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在深圳成立
  4. 4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分中心揭牌
  5. 5 中国海洋领域重要机构
  6. 6 国际海洋组织
  7. 7 中国发布首个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
  8. 8 中国海岛逾1.1万个已建成涉岛保护区194个
  9. 9 9600个!我国首次摸清全国陆域入海污染源
  10. 10 2017年青岛海洋环境公报发布
  1. 1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在典型沿海地区大气对流层及地表NO2浓度长期变化趋势方面取得进展
  2. 2 联合国粮农组织讨论水生生态系统恢复
  3. 3 全国首个国家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发布
  4. 4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利用微塑料全检新技术揭示大洋海山生境中微塑料的深海环境行为
  5. 5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阿拉伯海低氧区研究工作中取得新进展
  6. 6 海洋生态环境预警监测研究室针对福岛来源放射性污染物在副热带西北太平洋中的长期输运和向南海的入侵方面取得新进展
  7. 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揭示大西洋热含量快速增加的新机制
  8. 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揭示南大洋上层热含量年代际变率物理机制
  9. 9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揭示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机制
  10. 10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揭示轮胎磨损微粒老化增加其颗粒及渗滤液对微藻的毒性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