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阿拉伯海低氧区研究工作中取得新进展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24-6-24点击量:217 来源栏目:科研动态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动力学研究室揭示了近十年来阿拉伯海低氧区的缺氧情况正在缓解及其驱动机制,该研究成果“Dissolved oxygen recovery in the oxygen minimum zone of the Arabian Sea in recent decade as observed by BGC-Argo floats”,以刘童童助理研究员为第一作者、邱云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发表在国际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地球物理研究通讯》,IF=5.576,中科院SCI一区Top期刊)上。

随着全球变暖,近几十年海洋缺氧的情况日益严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重要的影响,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海洋环境威胁之一。阿拉伯海是世界上最厚、最强的低氧区(Oxygen minimum zone,OMZ),几十年来阿拉伯海东北部的溶解氧急剧下降,已导致阿拉伯海缺氧核心区产生了功能性缺氧。然而,由于早期的航次数据覆盖率不足,人们对阿拉伯海OMZ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仍然缺乏较为全面的认知。

该研究通过分析覆盖OMZ区域的BGC-Argo浮标数据,发现自2013年以来,阿拉伯海OMZ核心区域的溶解氧呈惊人的恢复趋势,1027.5 kg m-3等密面(溶解氧最低层)平均溶解氧浓度增加到约三倍。同时,阿拉伯海OMZ的厚度减少了约13%,这说明近十年阿拉伯海OMZ的缺氧情况正在稳定缓解。该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粒子追踪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近年来阿拉伯海上空的夏季季风减弱导致阿曼上升流减弱,进而导致了输送到OMZ海域的有机物碎屑减少,是缺氧缓解的主要机制;阿拉伯海层化加强可能会通过减少有机物沉降来造成脱氧的缓解。OMZ对全球碳和氮循环有重大影响,该研究成果颠覆了认为阿拉伯海缺氧正在快速加剧的传统观点,为OMZ未来变化趋势预测模型的研发与改进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阿拉伯海OMZ是目前公认的公海保护区选划优先区,该研究对阿拉伯海OMZ的变化趋势和驱动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进行解析,有助于我国履行联合国《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协定》(BBNJ),为我国参与公海保护区选划准则制定与实施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2130406)、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海三科2023014、2022027、2023018)、联合国海洋十年“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2021-2030年)等项目共同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

Liu, T., Qiu, Y., Lin, X., Ni, X., Wang, L., Li, H., & Jing, C. (2024). Dissolved oxygen recovery in the oxygen minimum zone of the Arabian Sea in recent decade as observed by BGC‐Argo float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51, e2024GL108841. https://doi.org/10.1029/2024GL108841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