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P450酶催化糖肽分子内苯酚偶联反应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编译者:liguiju发布时间:2024-6-11点击量:505 来源栏目:科研动态

近日,南海海洋所张长生研究员团队和厦门大学王斌举教授团队合作在P450酶催化糖肽分子内苯酚偶联反应的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Discovery and Biosynthesis of Cihanmycins Reveal Cytochrome P450-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C−O Phenol Coupling Reactions”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南海海洋所博士方春艳、副研究员张丽萍和厦门大学博士生汪永超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海海洋所研究员张长生、研究员朱义广和厦门大学教授王斌举为共同通讯作者。

在化学生物学领域,细胞色素P450酶因其独特、多样的催化能力而备受瞩目。P450酶催化的分子内C−O和C−C苯酚偶联反应在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广泛存在于糖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中。虽然糖肽类抗生素中多个催化分子内苯酚偶联反应P450酶的功能和晶体结构相继被解析,但底物复合物结构的缺失导致该类反应的催化机制一直是未解之谜。

研究团队从放线菌Amycolatopsis cihanbeyliensis DSM 45679中发现了C−O连接的新型双环糖肽类化合物cihanmycins。CHM A (1)的结构通过X-ray单晶衍射确定为双环糖肽,包含肉桂酰基团和两个稀有的D-阿拉伯呋喃糖。研究团队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异源表达实验,在DSM 45679的基因组中定位了CHM的基因簇,并通过体内基因敲除和体外生化实验证实了3个P450酶的功能:Cih26负责肉桂酰基团的环氧化和羟化,Cih32负责三个氨基酸的羟化,Cih33及其同源蛋白DmlH和EpcH催化分子内C−O苯酚偶联反应形成CHM的双环骨架。

为揭示Cih33及其同源蛋白催化C−O苯酚偶联反应的机制,研究团队开展了晶体学研究并解析了DmlH和DmlH−7复合物的晶体结构,首次揭开了分子内C−O苯酚偶联P450酶与大环肽结合模式的神秘面纱。同时,单环底物7的柔性结构使其NMR信号裂分复杂,难以解析结构,而DmlH−7的结构获取提供了通过复合物晶体鉴定小分子结构的经典案例。值得注意的是,底物7与DmlH的辅因子血红素(heme)平面之间有一个水分子,可能在苯酚偶联反应的攫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验证这一推测,研究团队开展了分子动力学(MD)模拟和量子力学/分子力学(QM/MM)计算,揭示了DmlH催化分子内苯酚偶联反应由水介导的双自由基机制,首次提出了水分子在双自由基苯酚偶联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基于生信分析,从数据库中挖掘到81个含有Cih33同源蛋白的肽类基因簇。对这些基因簇的P450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催化分子内苯酚偶联反应的Cih33/DmlH/EpcH和糖肽类抗生素的P450酶都聚集在同一分支,表明该分支中的其他P450酶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和机制,编码这些P450酶的基因簇有望产生新颖的双环肽类化合物。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了双环糖肽类化合物CHM生物合成中3个P450酶的功能,并利用酶学和计算化学等方法首次揭示了DmlH催化分子内苯酚偶联反应由水介导的双自由基机制,为深入理解P450酶催化的分子内苯酚偶联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还为发现和开发更多新颖的双环肽类化合物奠定了研究基础,有望为抗生素研发提供更多物质基础。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Chunyan Fang†,Liping Zhang†,Yongchao Wang†,Weiliang Xiong,Zier Yan,Wenjun Zhang,Qingbo Zhang,Binju Wang*,Yiguang Zhu*,and Changsheng Zhang*. Discovery and Biosynthesis of Cihanmycins Reveal Cytochrome P450-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C−O Phenol Coupling Reactions. J. Am. Chem. Soc. 2024. DOI: 10.1021/jacs.4c02841.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jacs.4c02841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1. 1 孙天旭 贾庆国:美国处理海洋权益与领土争议的实践与成因
  2. 2 庞中英:在全球层次治理海洋问题-关于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3. 3 国内首家海洋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在深圳成立
  4. 4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分中心揭牌
  5. 5 中国海洋领域重要机构
  6. 6 国际海洋组织
  7. 7 中国发布首个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
  8. 8 中国海岛逾1.1万个已建成涉岛保护区194个
  9. 9 9600个!我国首次摸清全国陆域入海污染源
  10. 10 2017年青岛海洋环境公报发布
  1. 1 联合国粮农组织讨论水生生态系统恢复
  2. 2 全国首个国家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发布
  3. 3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利用微塑料全检新技术揭示大洋海山生境中微塑料的深海环境行为
  4. 4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阿拉伯海低氧区研究工作中取得新进展
  5. 5 海洋生态环境预警监测研究室针对福岛来源放射性污染物在副热带西北太平洋中的长期输运和向南海的入侵方面取得新进展
  6. 6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揭示大西洋热含量快速增加的新机制
  7. 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揭示南大洋上层热含量年代际变率物理机制
  8. 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揭示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机制
  9. 9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揭示轮胎磨损微粒老化增加其颗粒及渗滤液对微藻的毒性
  10. 1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揭示南海夏季风爆发后涡动能增长停滞现象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